摘 要 :陈桥驿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之一,从陈先生的一封复信中可以了解到当代中国大古都研究的诸多学术史信息。陈先生提出"古都"、"大古都"的条件,认为大古都属于学术...
摘 要 :对历史故事的解读,可从表象层、思想层和动机层三个层次展开。在秦汉时期,"汉高斩蛇"故事的表象层并无太大变化,但其思想层、动机层却经历了三次变迁。在秦末,刘邦集团出...
摘 要 :宋代定型的方志体例无疑是受宋前诸多古籍影响的结果,其中受《史记》《汉书》影响最大。具体表现于体式(含结构体式、谋篇体式、撰写体式)、体裁(含纪、表、志、传、论赞...
摘 要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史学研究的首要步骤是对史料进行鉴别和处理。而在此方面,量化方法是很有用的。历史学者们一向相信"原始资料"(或者"第一手资料")是真实可靠的,但其...
摘 要 :20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在中国的学术舞台上脱颖而出。然而,就在古史辨派兴起之前的半个世纪,中国古史同样也是西方汉学界热议的话题。湛约翰、艾约瑟、金斯密、翟理思、...
摘 要 :随着新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和传播,中国学界开始自觉地开展记忆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也可以汲取记忆史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中共记忆史",发展出新的问题意识。"中共记忆史"研究...
【核心提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日本史学界占据主流学术话语地位,依托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递进的“阶段论”发展模式,旨在探寻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客观规...
从史学史的角度看,史学大体可以分为“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自古以来,“精英史学”一般为当权者所驾驭,如传统史学着力要表现的是政治事件和显要人物,...
摘 要 :本文论述先秦时代的口传与古史及学术传承之间的关系,试图纠正学术史研究中的某些长期以来存在的错误观念。指出应当区分普通的"口传"与特指的"口传时代"或"瞽史口传时代...
摘要 :白鸟库吉是日本东洋文献学派的创立者,提出了著名的"尧舜禹抹杀论"。他带领其弟子对中国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中国东北史和朝鲜史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顾颉刚是中国...
摘 要 :明末,为了挽救明王朝在政治、军事上的颓势,一些官员和学者致力于军事史的编纂和研究。范景文编纂《昭代武功编》,试图通过宣扬明朝先帝的武功,表彰勋臣武将的功绩,总结历...
摘 要 :西方学者从事中国史的研究是在以下几个重要层面展开的;第一,不同的历史学家基于不同的观念所进行学术研究的目标和学术问题也是不同的。第二,在历史研究中,比较和对照的...
作为历史领域的新流派,新社会史和新文化史分别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和80年代末,是欧美史学领域的两支“新军”,在研究对象、路径、方法和目标等方面都独树一帜,不仅成了史...
摘 要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认可的相关论述,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证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涉及正义问题的论述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各种资产阶级...
摘 要 :柳诒徵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学大师结合西方新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做了大量阐述。他对中国传统治史原则和方法的阐述尤为丰富和精深,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治史...
摘 要 :晚清民国时期,东北形势骤紧,门户洞开。加强边防,增强经济实力,完善教育,提高国家竞争力等系列政策的实施,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涨的民族主义...
摘 要 :为了推进学术研究和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我们应当着力探讨中国史学演进中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要努力总结和阐释那些显示出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文化伟大创造力,具有...
摘 要 :"现代"这个词在汉语中出现于20世纪初,被普遍使用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晚清到民国初年翻译西方历史、接受三段历史分期观念的过程中,较早使用的词是"近世"或"近代",但相比之...
摘 要 :徐爰《宋书》既是积极配合宋孝武帝实施文化管控的产物,更是将"禅让前起元"付诸实践的首部史著。但这种纪元方式,不仅有悖于纪传史的编纂惯例,更有损于新朝对其得国正当性...
摘 要 :唐刘知幾《史通》既是首次对以往中国史学理论的全面总结,也是首次对以往方志理论的全面总结。《史通》研究了史志编纂方法,主要体现在史志观念(含史志关系、史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