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通过参照现代西方的哲学和史学构架,“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脱颖而出。然而从一开始,就有学者认识到作为现代产物的“中国哲学史”的局限和不足,因而坚持...
清代八旗军队衙门化逐朝加重;因京城是权力中心,最具选官优势,很多人改籍顺天府;京官和地方官“双向任职”的重点是京官外任知府;京畿和江南是两大人才中心。 以计量史学方...
历史哲学旨在以哲学的方式考察历史,以便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增强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预见力和洞察力。然而,正当时代发展需要历史哲学提供智慧的时候,历史哲学的研究现...
摘要 :李达虽未提出系统的史学理论,但他在长期的史学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史学理论,并散见其论文、专著、报告和言谈中。李达积极探讨了一系列有关的重大史学理论问题,如历史...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城市史、日常生活史研究领域,王笛的《茶馆》是一部极具影响的著作。其方法论价值,尤其值得关注。在问题意识上,该著既从茶馆史研究本身进行突破,更追...
摘要: 思想史研究是一门认识学科,认识的起点在于认识历史,而目的则是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思想史研究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所以可能的前提,是古代思想家...
摘要 :在当前的国际边疆话语体系中,不管是领土、主权、边界等硬边疆概念,还是利益边疆、战略边疆、文化边疆等软边疆理论都是西方国家创制并占据国际边疆话语体系主导权的边...
[摘要] 在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过程中,章太炎是最重要的转折点。章太炎将经学视为史学,因此,孔子删定六经的贡献,不再是为后世立法,而是书写历史、传播历史的工作。章...
摘要 :现今讨论“重写学术史”是有意义的。但讨论不能局限于如何依据新出土的简帛文献以改写原有的学术史,而应该进一步讨论如何实现学术史写作上的形式革命。基于这一思考,应...
摘 要: 1899-1902年间是梁启超政治思想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亦是他酝酿并提出“新史学”的时期。在“反满”与“保皇”之间的徘徊,使其在史学表述上尽管常常坚持国族立场,但有时...
摘要 :清朝官方史学在清代史学发展和社会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深化此项探讨,可显现出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互动、互补、又互有排抑的矛盾关系。将这个思路拓展为对整...
在中国当代史学史上,“五朵金花”是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古史分期、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汉民族形成等五个重大理论问题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中国的史学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得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得以建立和迅猛发展。正如多数学者所指出的那样,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是两次...
清末以降,在“西学东渐”之风的浸染下,中国史学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以西方理论为基本框架的近现代学科体系。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史学的理论色彩则在“西学”映衬下变得日益黯淡...
摘 要: 三国时期的史学受到材料散佚的局限,获得学界的关注较少。三国吴人华覈, 尚有可考的事迹,他多次参与吴国国史撰修,并屡次向君主进谏举贤。从华覈的奏疏中可以看出他...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在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活动时必定伴随着一定的心理活动。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庆历之际,学统四起”,慧眼独具地点出北宋以降学术日趋明显的地域化形态。而在群星璀璨的近世地域学术流派中,浙东学派的思想与活力的表现似乎更...
20世纪30年代以来,运河研究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后,各界又对中国大运河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运河学的学科框架...
摘要: 中国古代史学有悠久的家学传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史学世家。在近三百年的唐代历史上,史学世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史学现象。晚唐义兴蒋氏史学世家具有学兼“儒史”的...
摘要 :边疆问题是任何民族国家部难以回避的命题。中国边疆问题有其生成的特殊“动力”,其历史阶段性“型态”显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学者们依循中国边疆社会发展演进的过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