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 [随笔] 音容从此隔秋风 2017-09-06

    经学死亡了吗?这种观点今天已不必作答,因为“道之不绝在人”。凡有儒学义理处,便有经学。大道所在,便是中国。对于回到经学的声音,似乎也应该作一反思。 著文怀念冯其庸先...

  • [随笔] “火枪”与“账簿”仍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2017-09-06

    近些年来,晚明以其充满张力和矛盾的时代特征,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家都认识到,晚明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要想真正了解晚明的社会变化,绝不能就晚明论晚明,必须把晚明...

  • [随笔] 参加长征的国民党军中将是谁 2017-09-06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题:参加长征的国民党军中将是谁 张社卿、郭林雄、郑文浩 自1934年10月起,中央红军、红25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6军团先后撤离各苏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红...

  • [随笔] 百岁老红军杜宏鉴的长征记忆 2017-09-06

    新华社南昌8月4日电 题:“对于胜利,我的信心从未动摇”——百岁老红军杜宏鉴的长征记忆 新华社记者赖星 雪越来越深,很难想象那里还是夏季。20岁的杜宏鉴身着单衣,披着一块生羊皮...

  • [随笔] 存世唐诗知多少 2017-09-06

    这是我第二次写这个题目。 前一次写在二十年前,1997年夏初,应天津《今晚报》之约。他们要开博导专栏,我前一年刚跻身其间,于是冒昧写了千余字。当时看法较简单,认为日本学...

  • [随笔]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自信 2017-09-06

    中国是古代世界最先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但直到现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通过大量考古发现,人们才真正知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无与伦比的文明创造、传承至今的文明基...

  • [随笔] 流金岁月 2017-09-06

    “这个院长,我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认真负责地做、有职有权地做。我不是来担任虚名的院长。”冯先生是如此说的,更是如此做的。冯先生提出要聘请有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的退休老...

  • [随笔] 追忆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 2017-09-06

    长征,“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 1984年6月8日,一位瘦高个、须发花白的外国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当年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之地——吴起镇,站在当年毛泽东指挥“割尾巴战斗”之...

  • [随笔] 爱国将领吉鸿昌“作官不为发财” 2017-09-06

    爱国将领吉鸿昌“作官不为发财” “我为抗日而死,死也不能倒下”作官 不发财 烧制茶碗牢记父亲遗训 1913年的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从河南扶沟吕潭镇前往堰城投军。打起仗来,他...

  • [随笔] 耶律德光死因考 2017-09-06

    摘要: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在灭亡后晋北返的途中突然死亡。根据《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玉堂闲话》等三种文献的记载,耶律德光发病时主要症状是高热。通过考察,认为导致耶律德...

  • [随笔] 从天人之学看中华文化特色 2017-09-06

    天人之学是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在很长时间里,一提到天人关系,人们就会想起“天人合一”,认为它是最恰当的表述。这个看法值得商榷。“天人合一”出自西汉...

  • [随笔] 佛香阁是依原样重建的吗 2017-09-06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坐落在万寿山上,是整个颐和园的中心。长期以来, 关于佛香阁的历史沿革曾有过不同的说法:在清漪园时代,今佛香阁处曾拟建一座九层的佛塔,名延寿塔...

  • [随笔] 拍摄敦煌文献珍本的尘封往事 2017-09-06

    1931年,陈垣完成北平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目录《敦煌劫余录》,陈寅恪在其序言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

  • [随笔] 从《西行漫记》寻找“红色精神” 2017-09-06

    82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了一场传奇般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伴随着这一人类壮举,出现了一大批记叙描写长征的书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

  • [随笔] 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017-09-06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题: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王建强、李悦、蔡琳琳 80多年前,四路红军相继撤离苦心创建经营的苏区,跨越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完成了这次决定中国命运的...

  • [随笔]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之前的“热身”:《安徽俗话报》 2017-09-06

    陈独秀创办《安徽俗话报》 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1917年编辑部迁北京),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举世周知。而早在1904年,陈独秀就在家乡安...

  • [随笔] 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2017-09-06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方兴未艾,相应地,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探求与了解,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刊即日起推出“丝路回响”栏目,邀请专家深入挖掘这条商品交汇之路、合...

  • [随笔] 从这里走近西夏 2017-09-06

    追忆我与国家图书馆半个多世纪的西夏之缘,感慨良多。国家图书馆在西夏文献收藏、保存、整理、服务和研究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正是因为这些文献资料,我得以走近西夏,走近西夏...

  • [随笔] 《礼记》是我的案头常用书 2017-09-06

    新春到,又是一个读书年。不少朋友希望我推荐几种儒家经典,作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指导孩子知书达理的借鉴。我建议大家不妨读读《礼记》。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

  • [随笔] 梁启超的“儿女情长” 2017-09-06

    1948年,梁思成以“主持中国营造学社多年,研究中国古建筑物,实地搜求、发见甚多”当选首届中央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学”唯一院士;他的弟弟梁思永因“主持大规模之殷墟工作,又...

  • 首页
  • 上一页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下一页
  • 末页
  • 751484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