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而喻,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平民作为自由民仍是统治阶级的构成部分之一。在亚里士多德的视野里,奴隶仅仅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他的光辉的...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和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西方和中国古代影响巨大的教育家。他们都致力于道德教育。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而孔子显然不这么看。关于苏拉格底...
【内容提要】亚里士多德与孟轲是世界思想史上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政治设计在当时都遭到了悲剧性的厄运。在历史的变迁中,他们的命运又都发生了喜剧性的变化,或成为权...
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的古代文明被世界公认为“四大古文明”。但是,四大古文明形成的机制、所走的道路模式、特征都不尽相同。相互间特征异同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
上古世界文明的发生,大体分为两批。第一批最古老的文明发生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末,包括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西亚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文明、南亚的...
苏格拉底还以“从容赴死”的形式,证明自己的无辜和理性精神必胜,证明“他们却因为邪恶和道德败坏而被真理宣判死刑”,[13](P77)从而给走向极端的“雅典民主”宣布了不可磨灭的...
中国文明到西周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八世纪)又有了发展。所以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周代仍有很多的邦即邦国,周王是各邦共同拥戴的王或...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西周亡。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从这时起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经历了五个半世纪。这是一个列国争雄,社会剧变,文化繁荣的时期。...
【内容提要】许多人都认为重农抑商政策是西汉的主导政策,而古希腊、罗马则是商业社会,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实际上,西汉也实行了重商政策,而...
三 中国的史学家都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们从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出发,认定社会在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把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较早实现工业化归之于欧洲文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而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处在停滞落后状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发生的一些变化则...
本书取名《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在《导论》中,开宗明义,应该说明3个问题,即中国和西欧是否都有封建社会?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能否比较?如何来比较封建社会的发展问...
比较史学是什么,或许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因为现在它既被看做一种史学方法、史学观念、史学流派,又被看做是一个史学分支学科。如在《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一书中,比较...
(三) 有限制的土地所有权和较完全的土地所有权。 日本幕藩制国家是以对本百姓的直接剥削为基础的。本百姓附属于土地,无论将军还是大名必须直接领有土地才能实现对本百姓的剥...
世界上古史中的工商经济,是古典经济时代的一颗灿烂的明星。它的产生和发展,预 示着人类社会将由农牧业经济社会向日益发达的工商经济社会发展。本文拟对古典工商 经济在奴隶社...
不久以前,比较研究不大有人提,因为有一种顾虑,恐怕有人认为“生搬硬套”。其实比较研究并不发生“生搬硬套”的问题;恰恰相反,它只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工作,获得更...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封建主的大土地所有制。但是,封建主的大土地所有制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中,由于条件的差异,就具有不同的形态。日本封建主的大土地所...
基督教对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便是带来了一种建立在神权基础之上的新的平等观念。平等问题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对于平等的追求是人类社会...
近三十年来,中西比较史学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人们突破了长期支配这一研究领域的西欧中心主义,也突破了五十年代以来流行的“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模式。在中国,柯恩的《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