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二年(606年),裴矩利用在张掖管理西域诸国商人互市之便,广泛调查西域各国国俗、人口及山川险易等,撰写了西域历史地理领域里程碑式著作――《西域图记》。在《西域图...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平高昌,建立西州。与高昌相应的屯兵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县护堡子古城)的西突厥叶护降唐,唐在其地建立庭州,置金满(为庭州治所)、蒲类(今奇台...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虽然政府多次下令严禁土地典押买卖,但典卖抵押活动并未消失,并且在清代中后期日趋频繁。归化城土默特土地契约的整理刊布为探讨这一地区的典地活动提...
在世界文化史上,东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长期以来,东亚各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离不开兼通双方语言或多种语言的翻译人材。“象胥”、“译...
20世纪初,大量佉卢文书在尼雅、安迪尔、楼兰等遗址出土,并被释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汉文文献记载之不足,为西域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目前,学界推定佉卢文书的年...
前言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穆克登定界具有重要的意义,立碑于长白山天池东南麓(距离天池约4公里),使宗藩关系下的两国边界具有了以线为界的特征。[1]然而此次定界仍有不够清...
《唐悟空禅师塔铭文》刻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距今有将近500年的历史。其重要价值在于这是第一手实物史料,特别是其中有关悟空归灭时间、地点、灵骨葬所等记载,是唐释悟空卒...
张骞“凿空”开启东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塔里木盆地成为此种交流的中转站。作为交通要冲的塔里木盆地往往受制于外部强大势力,即与之毗邻的游牧势力及来自东部中原地区的农耕...
前言 有关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三年(1887年)中朝两国共同勘界,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研究。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在1885年第一次勘界时朝方误以为土门、豆满是二江,提出图们江以...
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指出: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
一 比丘林生平 (一)入华之前 比丘林1777年8月29日出生于喀山省切博克萨雷县一个叫做比丘林村的小村庄。[1] 这是一个清贫的楚瓦什族家庭,祖父丹尼尔·谢苗诺夫(Данил Семен...
20世纪中国大陆学术界在古代中印关系史史料的翻译、整理与研究方面的成果颇丰。涉及的史料门类各异,主要包括三大板块:一是对印度古典文献的译介和研究;二是对中国各种载籍...
清在入关之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两次攻打了朝鲜(指李朝)。一次是在1627年(天聪元年),朝鲜国王仁祖避入江华岛,双方结成了兄弟关系,史称“丁卯之役”,朝鲜称“丁卯胡乱...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同主持编纂,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出任顾问或编委,其编纂旨在对域外汉籍进行完整而系统的整理,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由沈从文编著,是一部系统考证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学术专著。。 1964年春,周恩来总理建议编纂此书,文化部齐燕铭副部长推荐沈从文执笔。沈从文于1964年底完...
《宋明理学史》由侯外庐编写。宋明理学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性与天道”是理学讨论的中心内容,这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等许多领域。...
20世纪以来,随着史学理论的革新和新资料的发现,一批新学问诸如甲骨学、简帛学、敦煌学、藏学、徽学等相继产生。这些新学问,自其诞生之日起,蓬勃发展,长盛不衰,时至今日...
明代以降,广西瑶人的分布范围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明中期,瑶人主要聚集在桂东地区。清前期,桂西瑶人明显增多,桂东瑶人却日益减少。及至清末,瑶人几乎分布于广西各地的偏远...
在明代海洋政策研究中,禁海与开海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海禁一直被认为是明代海疆经略的主线,闭关自守也通常成为其负面评价的代名词。然而,有明一代,关于禁海...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第303、304、305窟是一组有明确年代题记、开凿于隋代开皇初年的洞窟。通过对这三个洞窟现存百余身不同身份地位男女供养人的服饰进行辨识和分析,将其与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