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黄俊杰教授对界定中国历史思维特征的反思为起点,讨论了历史文化与传统进行比较与对照的方式,并探讨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文章认为,文化比较通常引起两方面的情况...
2014年6月5-6日,由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公众史学研讨会在宁波大学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钱茂伟教授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公众史学研究”内容...
摘要: 由于浸润在深厚的历史意识之中,从任何意义上说,中国人都可以说是“历史人”。在中国文化中,所谓“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历史的”人,这意味着人要遵从过去的典范...
【作者简介】 谢维扬,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研究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理论问题研究取得突破,这是从事这项研究的许多学者共同认识到的。...
摘要: 二十世纪初,章太炎在西方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下,开始反思传统史学,在探索文明史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就章太炎关于中国近代“群学”和氏族史研究两个方面的...
摘要: 在西方,从新社会史中产生了新文化史,那么,新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关系如何?笔者想从欧美和中国台湾学界的研究情况来加以讨论。 关键词: 新文化史 社会史 学术会议 西...
摘要: 美国汉学家傅高义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介入中国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研究工作中,他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导下新秩序的构建行为与...
【作者简介】 刘永祥(1984-),男,山东寿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 吕思勉先生是梁启超所开创新...
摘要: 在西方,新文化史的研究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90年代。“新文化史”研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在西方史学界出现了。新文化史经典之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E.P....
【作者简介】 朱圣明,1984年生,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助教,厦门361005 【内容提要】 秦汉社会存在两种“天下”:一种在地域上总括塞内“中国”与塞外蛮夷,另一种则仅包含...
【作者简介】 杨黎浩(1979-),男,湖北京山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藏学研究);王启龙(1964-),男,贵州兴仁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
摘要: 从史学史的角度观照,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历史学是可以与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勃兴相提并论的重要阶段。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这个时期的富有生机的中国历史学...
【作者简介】铃木舞,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回顾2012年,可以说是颇具国际性的一年:6月份在九州召开了东亚考古学者会议,9月份东亚铸造技术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
【作者简介】 杨宏雨(1965—),江苏淮安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内容提要】 史学首先是史料学。中共党史...
摘要: 如何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一道艰深的实践命题即唯物史观确证过程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跃迁有着怎样的关联,这关乎唯物史观的实践价值怎样在马克思意...
【作者简介】 耿昇,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耿昇(1944-),男,河北阜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主要从事西域史与中西交通史研究。 【内容提要】...
研究学术史,离不开梳理相关研究的学术传统。据专家解释,传统“乃是一种‘有效应的历史’,它不是固定的‘过去’,而是每一代人根据‘现在’的内在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指向‘未来’的...
【作者简介】 罗新慧,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罗新慧,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 【内容提要】 华夏民族的形成问题是古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赵梅春,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赵梅春(1964-),女,湖南邵东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内容提要】...
摘要: 20世纪初,中国近代学人从译述日本的西方哲学史著述开始,初步介绍了分析的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及观点,而后梁启超、李大钊等人又有更进一步的阐释。自20年代中期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