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妙凝)《儒林外史》原书究竟有多少回?这一问题曾引发学术界持续争论。胡适、章培恒等学者持吴敬梓原作为“五十回”说,赵景深等学者则持“五十六回”说。最近...
【摘要】 苏洵《嘉祐集·史论》既体现了"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的经史关系论和"得仲尼遗意"的褒贬史学思想,又通过对前四史的简短评说,表明了作者的撰史见解,在宋代众多的史论...
【摘要】 《集古录跋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文字的编纂成果,其以"跋尾"的形式研究金石档案的编纂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流传版本之李逸安点校的《欧阳修全集》中...
爱德华·沙畹 法文版《史记》 雅克·班岜诺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恍见东方苍龙在塞纳河西空腾跃。恰于此际,苦心经营巴黎友丰书局的潘立辉先生将他终于编列完毕的《史记》法译本...
内容提要: 新发现材料《宋人佚简》中首次收录十六件《须知册》申状文书,宋代其他传世文献中也保留了不少《须知》。在对两类资料分别解读的基础上,整体考察了宋代的《须知》...
在中国文化史上,没有哪一部书比《论语》更为重要、影响更大,没有哪一部书像《论语》那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论语》全书共20篇,16000字左右。它作为孔子儒学最基本、最原始的...
民国以来,大陆历史学界对五代十国史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不再是仅仅依附于隋唐史或宋元史的偏门领域。限于篇幅,本文从主要史料和论著的梳理出发,介绍海内外五代十...
《孔丛子》初步成书于秦汉之际,出于众手,在汉代又有续编。该书体现的文献性质与编纂思想,大致可以反映先秦两汉子书的学术传统。该书材料时间跨度由战国至东汉,对比其与先...
前辈学者如高亨等人早已指出,《周易》卦爻辞中存在着与《诗经》相类的语词及句式。简帛文献所见其他《易》类文献亦多本《诗》语设占。清华简《筮法》中就有这样的例证。 《筮...
本报开封2月2日电 (记者张清俐)南朝萧梁时期昭明太子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按文体分类,收录了梁代之前八九百年间百余位作者的700余篇文学作品。然而...
明末遗民无名氏著《如梦录》,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书,更是研究明代开封的珍贵文献。所以,史学界极其重视此书,并经常引用。 1 常茂徕依据裴氏藏本修订《如梦录》 早在...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演义》,更早的前身是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由桃园结义写到诸葛亮之死,首尾完具,作者大约文化水平不甚高,文字比较粗糙,甚至...
日前,由中国屈原学会、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等联合主办的“《楚辞文献丛刊》出版暨楚辞文献整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楚辞学专家学者列席参加座谈会。 《楚辞文...
中国传统学问体系“以治道为中心”而类分经史子集四部,然四部知识的性质不是相对而不相关的,乃是相类而相通的。如《汉书·艺文志》把史书附属于《春秋》类,模糊了经与史的...
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事简而意深”,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张居正对《周易》爱不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宇信的新著《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1949—2009)》,是承继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年)、董作宾《甲骨集六十年》(1959年)、王宇信《甲骨学...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政治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殷周时期若干文化记忆,历来被看成中国帝王的治国教科书。春秋时期,执事卿大夫阶层对于《尚书》的传播、阐释发挥了巨大的...
原标题:《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不可分 纪传体史书中记载三国史的是《三国志》,他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 陈寿本是蜀国人,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同事,但据说两人的关系不怎...
本报甘肃讯(记者朱羿)日前,《中国金石总录》编纂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历时四年,由海内外数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中国金石总录》目前已完成一期数据整理,这是我...
管子,名夷吾,字仲,谥号敬。为齐相,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