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目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开发利用,需要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以保证其为当下民众服务、融入生产生活的同...
今天,除了英国境内少量表演莎剧的院团出于文化展示的目的按照当初六七个小时的长度演出外,几乎没有剧团再复原莎翁时代剧场的装置表演的样式。同样的,在当代我们也早已无法...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做好新疆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如同一篇大文章,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谋划和布局。对于新疆来说,发展应向何处着力? “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
5月29日至30日,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论暨民族自治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座谈会,与会者建议,应结合民族自治地方基本情况、民族自治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4年5月31日,正值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之际,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就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修改的历史背景、立法意图,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部法律的...
民族地区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关系到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贯彻群众路线奠定物质基础...
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贯...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今天的天山南北,生活着47个民族2260多万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
着眼全局大局,科学分析形势,明确指导思想,全面部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全局性、...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问题 在改革开放及其伴随的社会转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了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态势。这样的政治发展不仅与经济体制改革...
西藏改则县物玛乡强古村藏族村医桑巴在援建的医务室里为当地群众量血压。 新疆阿克陶县玉麦乡一位农民收到女儿在内地打工挣的1.4万元钱。 2013年,近3万名各族穆斯林群众前往新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新中国第一部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法,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必须紧紧依靠各民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这是做好新疆工作最重要的要求,是新疆工作成...
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同步发展,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废则中国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然而,一项好的政策制度需要一部完善的法律来支撑。1984年,《中华人...
【 核心提示 】自20世纪80年代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等问题的探讨催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始,人学研究始终与当代人的生存发展的现实问题同行。而且,人学研究...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迄今已经颁布30周年。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社会主义民族法制...
有一份深沉的情怀,萦系着天山南北2200万各族群众。 有一种历史的担当,引领着新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疆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