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自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开创岁时记体例以来,岁时记成为记录岁时生活的标准民俗志体裁。南朝之后中国有完整的岁时记著作系列,同时岁时记体裁及所记述民俗事象...
自民国初年以来,中国人过新年一直是双轨制:既过全世界统一的阳历新年,也过老祖宗留下来的阴历新年。如今,眼看着这样的双轨制要推介到全世界去了。饱含生命意识、情感元素...
翻译和阐释史诗时遇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对史诗中物质文化与地方生态环境意象的例证阐释。史诗中大量的意象需要解读,已属不易,何况还要向目标文本读者进行阐释。其中一种解决...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萨满教作为一种自然宗教,维持着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在萨满教的观念和行为层面中都蕴含着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和回归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精神,...
[内容提要] 冬至这一节令,在历代活态生存的民俗生活中,不只有着与年节相似相同的名分,有着历代传承的与年节相同相似的庆贺仪式。这一文化现象源于冬至曾为年节的集体记忆。...
满族是以诸女真部落为主体,于17世纪中叶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血缘和地缘两方面条件决定了它的萨满教包括了对金代以来女真族传统信仰以及北方区域宗教传统的继承。同时,满...
巧娘娘 乞巧舞 戏水少女 在中国古代各种描写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传说一直是个永恒的主题。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
[摘要]经过重新阐释的神话主义一词,是指现当代社会中对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被从其原本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移入新的语境中,为不同的观众而展现,并被赋予了新的...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人生仪礼是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或危机时期,如生死婚嫁等一个人一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上举行的民俗仪礼。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各种人生仪礼活动几...
摘要:神话主义是指现当代社会中对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被从其原本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移入新的语境中,为不同的观众而展现,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本文以中...
随着科技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中国人的时空观发生了巨大转型。老死不相往来的世外桃源、足不出户的家天下空间观全面遭遇了实实在在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全球观。四季更替、生...
日前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表示,元宵节不仅热闹,而且自古就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的情人节灯会是元宵节期间公共场所的主要活动。在古代,闺中女子是不允许出外自...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以观众与演员当场交流为特点的戏剧,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寻找尽可能多地吸引观众的方法和途径。古希腊的方法是由官方举办戏剧竞赛会。公元前5世纪,雅典...
盛京堂子之尚锡神亭外景 满族与北方诸民族自古崇信萨满教。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又有坤宁宫祭与堂子祭之分,坤宁宫祭为皇帝、皇后在宫内举行的家祭,而堂子祭乃是较隆重和神圣的...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的习俗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而在...
[内容提要]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发生过密切关系。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巫王合一、巫王合作型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与宗教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政权形...
冬至,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我国周代用土圭观测太阳而制定出的最早的四个节气(二分二至)之一。节期一般在阴历十一月中,为阳历的12月22日或23日。 所谓...
《梁祝传说》是2006年第一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代表作之一,当时的申请保护地是江苏的宜兴,浙江的宁波、杭州和上虞,山东的济宁和河南的汝南。在此之前,笔...
摘要:我们把所有具备为死去的丈夫而哭倒长城这一标志性事件的孟姜女故事称作孟姜女同题故事。对同题故事的所有母题进行合并同类项,我们就可以归纳出9个故事节点。故事的节点...
提要:纳西族口头传统记载和传承着民族的根谱,东巴文化成为纳西口头传统的重要传承载体。语言区域的不同是导致口头传统变异的主要原因,最突出的是丽江、泸沽湖地区两个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