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日,中国民协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协主席马雄福从乌鲁木齐打来电话说,享年96岁的《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老人于当天10时在阿合奇县逝世,令我们十分悲痛...
摘 要: 本文旨在以当前盛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S村的俗民宗教为案例,反思当代主流宗教观的一些突出的文化偏见。作者尝试以一种相对于全景鸟瞰视角的隧道视角并且尽可能以...
截至今年12月,我国现行的节假日方案已经走过整整十年。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宣布从2008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从之前的...
吴刚伐桂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神话,实乃是古人对月中阴影的一种解释;干将、莫邪铸剑故事中用人来作牺牲祭炉神的壮烈,亦是人们对当时冶铸难度的敬畏。 有一类神话,在光怪陆离的...
提 要: 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是一个由摩梭人妇女自发组成、从事传统民族服饰手工艺的制作的经济合作组织。摩梭民族服饰工艺传承妇女合作社的文化传习意义,一是...
摘 要: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被赋予了极端重要性的社区,同时也处在对现代性文化政治激进反思的后现代语境之核心位置上。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保护人类非...
本期新青年孙发成,男,山东安丘人,艺术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传统工艺,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工艺类非遗研究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传...
摘 要: 现代美学建构了一种分离式的、审美主体外在于审美对象的静观性的审美模式。民间艺术是融入于日常生活的艺术, 在现代美学框架中, 将其脱境,再语境重置,将其变成静观...
摘 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2008年通过的《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并没有对社区的概念加以明确界定,仅将具体的非物质...
摘 要: 举香祭拜,几乎为汉人宗教信仰的特色。香于汉唐之时由西域与南洋传入中国,逐渐在原有的佛教用香文化之上,发展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香火观念与象征。香灰与香炉也成为...
摘 要: 研究中国大众宗教的学者们对于田野研究中过于青睐中国东南部的现象早有怨言,这些田野研究形成的概括和模型失实于中国北方的实际情况。直到1990年代,在中国北方进行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推动,一个个承...
正因为盘古开辟人类生存的空间,孕育人类赖以生存的万物,奠定宇宙的秩序,人的历史才找到开端,人的内心世界才有了归属感。人们对祖先的缅怀,人们落叶归根的潜意识,往往与...
内容提要: 作为农耕时代的特有产物,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时代的民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实用性、节点性与生活化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基本性质,不单单只...
海派旗袍秀、非遗串烧表演、昆曲《牡丹亭惊梦》还记得今年6月在上海大世界开启的那场精彩纷呈的非遗嘉年华吗?一位位非遗传承人带着他们的优秀实践案例,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
内容提要: 文章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创立的四重国际合作机制为背景,探讨遗产化进程中的史诗传统及其在不同遗产领域中的表述问题。一方面,基于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会议现场 编者按: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局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明清以来,地方戏在中国民间文化生活中一直占据着绝对重要的位置,几乎无处不有,无人不会哼唱几句。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50年代中期至7年代末,由于政治原因,地方...
摘要: 自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大学非遗传承实践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以传承实践的主体为线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