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少将:中印边界争端和冲突的历史真相(10)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印军参谋局局长考尔曾向印度政府报告说:“我确信中国不会向我们的任何阵地发起进攻。”10月5日,印度国防部宣布在中印边界东段成立新的作战军团——第4军,次日印度政府最后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两国讨论边界问题的建议,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才最后确定了采取自卫反击的决心。10月8日中央军委向驻四川的第54军下达了动员命令,新疆军区边防部队也改变原定下山过冬的计划转入临战准备。
     印军步兵第7旅完成在克节朗河地区的集结后,于10月10日以百余人向中国军队发进试探性攻击,当即被击退。10月12日尼赫鲁在启程前往锡兰(今斯里兰卡)访问前又宣布:他“向印度武装部队发出的指示是,要把中国入侵者从东北边境特区的印度领土上清除掉”。这时毛泽东仍在进一步考虑反击的时机,曾考虑让印军再深入一步,以此可以显示中国更有理的地位,在军事上也便于对深入之敌包围聚歼。由于印军已经开始了攻击,加上大雪封山即将到来,10月中旬美苏两国在加勒比海出现了“导弹危机”,中国政府通过外交争取也取得了第三世界许多国家的理解。经过综合研究国际国内各种因素,10月17日中央军委向西藏、新疆军区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命令”。10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集会议,最后确定了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的决策。
     历史证明,中国方面采取对印反击作战,是在印军破坏边界现状的情况下忍无可忍的被迫之举,作战的目的不是想改变边界现状,而是要教训入侵者,赢得一个长久的安定局面。后来在反击获胜后即主动后撤,正是根据这一既定方针采取的行动。
     实行反击作战并速打速撤,赢得长期的边境安定中印边界的东、中、西三段均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带,东段因自然条件略好能展开几个建制师,西段属高寒地带一般只能以小分队行动,中段的喜马拉雅山口在秋末和冬季因大雪封山不能通行而无法作战。因此,人民解放军西藏、新疆军区部队分别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对入侵印军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
     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作战的最大困难,在于只能以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为后方,两国间又横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战场自然条件之恶劣为世界少见。以两军的供应情况对比,印方的处境要有利得多,其作战前沿距印度北部铁路网终端不过一百至几百公里,距中国当时的铁路终端却有两三千公里,有光荣战斗传统且数量众多的人民解放军就此遇到了一个有劲也难用得上的“瓶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