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少将:中印边界争端和冲突的历史真相(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61年中国经济困难进一步加重后,同年11月印度政府下令在中印边境西段开始推行“前进政策”。由于当地中国边防部队于两年前已在边界本侧20公里内已经停止了巡逻,印军利用这一空隙深入该地建立据点。1962年春季中国军队发现这一情况后,在边界西段恢复了巡逻并设立了一些哨所与印军对峙。当时毛泽东指示:对印军的入侵,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17页。)这一决定,还是准备以武装对峙的方式阻止印军入侵,尽可能不采取军事打击。西段的印军却继续深入,在新疆加勒万河谷等地竟绕到中国哨所后面建立据点。至9月间,印军已在边境西段中国境内建立了43个军事据点,与中国哨所犬牙交错。印度当局想利用这种以武力蚕食,强行改变边界现状,造成它占领西段争议地区的既成事实。
     在中印边界东段,印军也于1962年6月4日进入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河地区并建立据点,表明印度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已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领导人被迫考虑对印反击的问题。6月间中央军委命令西藏军区,为配合边境西段反入侵、反蚕食斗争,并阻止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北入侵,要拟定作战方案,并集结了一个师的兵力。进入8月间,印度国内对华开战的叫嚣更为强烈,中国方面决定在中印边界东段恢复巡逻,并以步兵一个连于9月8日进入克节朗地区,在印军据点对面建立哨所。当天,印度官方进行了战争动员,并将印军精锐的步兵第7旅紧急调往克节朗地区,表明了其决心在边界开战。得知这一消息后,毛泽东经反复考虑,归纳出尼赫鲁挑起边界冲突,除了想转移国内矛盾、想争取外援及在第三世界打击中国威望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尼赫鲁认为中国不敢反击,就此初步提出了准备反击,并将主战场选择在东段。
    9月20日夜间, 印军在克节朗河向中国哨所偷袭摸哨,中国军队被迫进行有限还击。中国政府为尽量争取事态不扩大,于10月3日再一次照会印度政府,提议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当时尼赫鲁政府判断中国面临内外困难,对印度的进犯行动只能提出抗议而不会进行反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