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76年前卢沟桥事变的现场回顾(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与忍辱负重、小心翼翼维持华北局面的宋哲元不一样,第29军的普通士兵们却都盼着能早日与敌人痛快地杀一场。当年在喜峰口战斗中,第29军士兵以大刀和手榴弹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歼敌5000,喜峰口防线经历多次激战始终屹立不倒。当时记录第29军的新闻电影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影院上映,电影中每每出现宋哲元的镜头时,观众们都要起立鼓掌。战后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29军大刀队因长城抗战而名扬天下,作曲家麦新为此创作的《大刀进行曲》,至今被传唱不衰。

据第29军一些老兵回忆,当时这些极度压抑的中国士兵都有着强烈的作战欲望,无论吃饭还是睡觉,都要高唱军歌,提醒自己莫忘国耻。“七七事变”前,根据华北剑拔弩张的形势,第29军也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每个士兵都背一支枪,配一把3尺长、7斤重的大刀,还邀请河北的民间武术家前来传授武术。后来在卢沟桥争夺战中,这些大刀也令日军胆战心惊。

7月8日凌晨3:30宛平危急

凌晨3点30分,北平市内焦急等待消息的秦德纯又接到电话,电话是团长吉星文打来的,他告诉秦德纯:“约有日军步兵一营,附山炮四门及枪关枪一连,正由丰台向卢沟桥前进。我方已将城防布置妥当。”大约10分钟前,一直密切关注对方动态的中国士兵突然发现,日军散开成为散兵线,以宛平县城为目标,向西急进,于是急忙将情况报告给秦德纯。

秦德纯当即向守卫卢沟桥的219团团长吉星文指示:“保卫领土是军人天职,对外战争是我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

吉星文当即回答:“请长官放心,吾团全体官兵已经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誓与宛平城共存亡,卢沟桥不是吾人坟墓就是敌人坟墓。”吉星文信守一名军人的承诺,后来在守卫卢沟桥战役中,率敢死队出击果然表现英勇。1958年任金门防卫副司令的吉星文在金门炮战中被解放军炮火击中身亡。

王冷斋与日方经过一番交锋而一起进入宛平县城。他们正在商议调查办法时,忽听城外枪声大作。中国守军予以还击。

“(日军)至距离约百米时,竟发炮鸣枪,冲锋前进,于是事件之冲突,遂即开始。”这是天津《益世报》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第一时间所写报道里描述的细节。当日军向城内开枪时,中方军人起初还以为仍是演习,“及见其愈迫愈近,有意挑衅,始知系抢夺县城,当即起而应付,为正当防卫计,予以还击”。见遭到抵抗,日军用小钢炮和小过山炮轰击,以掩护步兵前进。

发生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距今已整整75年,这期间无论从宏观局势还是微观战史,中日两国历史学家,进行了无数详尽研究。对于“卢沟桥事变”核心事件之一的“士兵失踪”,目前中日历史学家都毫无争议;可是对另一个核心事件“第一枪”的看法却争议不断。“第一枪”究竟是谁打的,历经70多年至今仍无一个明确说法。

事件直接当事人清水节郎曾在其笔记中作如下记述:22时半左右,传令休息,“我站起来看了一下集合情况,骤然间假想敌(日军)的轻机关枪开始射击起来。我以为是那边的部队不知道演习已经中止,看到传令兵而射击起来了。这时,突然从后方射来几发步枪子弹,凭直觉知道的确是实弹。可是,我方的假想敌,好像对此还没有注意到,仍然进行着空弹射击。于是,我命令身旁的号兵,赶紧吹集合号。这时,从右后方靠近铁路桥的河堤方向,又射来十几发子弹。回顾前后,看到卢沟桥的城墙上和河堤上有手电似的东西一明一灭(似乎打什么信号)。中队长正分别指挥逐次集合起来的小队做好应战准备的时候,听到了一名士兵行踪不明的报告,就一面开始搜索,一面向丰台的大队长报告这种情况,等待指示”。今井武夫回忆录里,也引用了清水节郎这个说法,大意是说,日方在演习过程中错误地弄响了对假想敌人(中国守军)射击的轻机枪空弹,引来了龙王庙那边打来的十几发实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