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部分教师合影 联大对学生的管理也很自由。 在联大,学生转系相当容易, “我从外语系转到哲学系就填了一张表格, 其他什么要求都没有。 好多人入学后发现不喜欢原来所报考的专业, 于是纷纷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诗人郑敏说。 在课程设计上,联大也放得很宽, 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 “但学校也有一项硬性规定,文法学院学生至少必修一门自然科学,可以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地质学中任选。而不论文理工,所有学生都必修中国通史、西洋通史、大一国文和大一英文。”郑敏说。 为何强调自由选择又作出硬性规定? 因为西南联大提倡“通才教育”。 梅贻琦说:“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著名翻译家赵瑞蕻先生回忆—— 1939年的一天,我在教室静静看书, 忽然有七八个人嚷着推门进来, 一看,竟是华罗庚先生和几位学生。 他们在黑板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一个人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验算起来, 写了许多方程式,边写边喊: “你们看,是不是这样?……” 又一个人站起来大叫:“你错了,看我的!” 他走上前去,在黑板上飞快书写。 跟着,华先生一瘸一瘸地走过去说: “诸位,这不行,不是这样的……” 后来,几个人越争越烈、越吵越有劲, 大约吵了半个多时辰,听见华先生说: “十二点了,先去吃点东西,我请客!” 这样的“师生争论与打擂”在联大随处可见。 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回忆当年读书时说: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不论年资和地位,可以说谁也不怕谁。 课堂上,学生可以直言指出教师的错误, 而教师不会生气,反而对学生更加欣赏。 那时,做学问的风气就是这般纯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