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才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举行常委会。 梅贻琦宣布:“西南联合大学到此结束。” 随后,三校回迁,各自复员。 在西南联大存在的8年多时间里, 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3882名。 这些学生,后来几乎都成了各自领域的大师。 西南联大之奇迹,不在于他拥有大师, 更在于他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大师。 西南联大原教室 联大之所以能培养这么多大师, 不仅仅在于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 更在于他“育才先育人”的理念。 西南联大旧址,如今还竖着几块石碑, 其中一块写着:育才先育人。 “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梅贻琦说。 这个做人就是: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做人,在于教授的言传身教。 当年联大后面文林街的茶馆里, 经常可看到哲学心理系教授沈有鼎的身影。 点杯茶,然后坐下来看书。 有时,也会点一碟瓜子或花生, 那是他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的时候。 他喜欢说一句话:“你们在联大这几年,不要只知道闷头读书,也要抬头学做人。” 而那些得不到他青睐的学生想吃瓜子时, 他就伸出手紧紧护住碟子:“不给你吃。” 那神情,就像咸亨酒店里的孔乙己。 联大老师,就这样从小事中将“士”之精神传递给学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