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中国知识分子素来清高,以谈钱财为耻。 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 为维持一家生计,闻一多不得不挂牌治印, 其内心之纠结和痛苦,可想而知。 有一次,儿子闻立鹤不满父亲挂牌治印, 怒气冲冲地责问:“这是不是发国难财?” 闻一多听了,没有生气, 沉思好半晌,末了说了一句: “立鹤,你这话我将一辈子记着。” 淡淡一句话里,包含了多少辛酸啊! 闻一多治印 不少学生从沦陷区两手空空跑到昆明, 失去了家庭支持,几乎一贫如洗, 只靠学校发放的一二十元补助金维生。 学生潘琰总是最后一个去食堂, 因为可用饭费一半价格买到锅巴, 那锅巴一半以上是砂子、老鼠屎, 连倒泔水的农民都不要,猪都害怕。 潘琰把锅巴买回去,用开水淘一遍, 然后再用盐巴水泡着吃。 那时候,联大师生就是这样清苦。 有次朱自清上街,被乞丐追着乞讨, 朱自清被纠缠得无可奈何,说了一句: “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 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便走。 连乞丐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 虽然清苦,但师生们一片刚毅坚卓。 为躲避日机轰炸,教授们住得很分散。 有的每天要步行几十里路来上课,但从不迟到。 刘文典说:“我宁愿被日机炸死,也不能缺课。” 孔祥熙拨十万大洋给学校改善条件, 但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 “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 1942年,教育部决定给25位兼行政职务的名教授, 每人发放一笔“特别办公费”, 但25位名教授联名致函拒绝: “抗战以来,从事教育者无不艰苦备尝, 十儒九丐,薪水尤低于舆台, 故虽啼饥号寒,而不致因不均而滋怨。” 这就是刚毅坚卓,这就是文人风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