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反思起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奴隶制社会普遍说从苏联向国外的广泛传播、并因而成为国际性的史学问题这一点起了决定作用。由于本世纪上半叶各国共产党人的主要精力集中于阶级斗争和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普遍准备不足,因此这本小书就以它浅显易懂、提纲挈领的陈述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培训党员理论修养的标准教科书。人们不必研读原著,翻阅参考读物,不必进行认真的思考,一切在这里都有泾渭分明的明确表述。而且书中的每一章结尾都有一节定理式的“简短的结论”,人们只要牢记书中的各种“原理”,就似乎等于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所以,这本书仅在原苏联就出了300多版, 约4300万册(注:沃尔科戈诺夫:《胜利与悲剧:斯大林的政治肖像》第2卷,第576页。)。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各国共产党内的印数也不会小于这个数字。它以速成的方式培养出几代马克思主义者,但也使几代马克思主义者将该书中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断章取义的误读和曲解当作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苏共党史。这样一来,奴隶制社会的普遍性就上升到科学规律的地位,成为所有接受马克思主义ABC 课程教育的人背得烂熟的定理之一(注:《苏联共产党(布)简明历史教程》无疑对普及马克思主义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其消极面也不容忽视,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学说高度机械化、教条化和简单化,造成了精神的贫乏、理论的简单化,使许多人误以为该书中的定理即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党的历史的主线便是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史。)。直到苏联解体前,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古代史和地区古代史都是按照这一解释范式编写的,其典型代表、也是对各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示范性影响的著作便是苏联科学院编写的《世界通史》第一、二卷(1955-1956年),书中把奴隶占有制社会看作世界历史发展的主导线索,是历史发展统一性和规律性的体现(注:见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1卷, 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7、35-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