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陈宝良:《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74页。 (29)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为之分析》,第2、294页。 (30)范濂:《云间据目钞》,《笔记小说大观》本,第114页。现代研究者也认为,明末民变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变化的结果(可参见商传《关于晚明城市民变的几点思考》,《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 (31)《吕坤全集》(中册),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992页。 (32)《民抄董宦事实》,《丛书集成续编》本,第26册,第200页。 (33)冯桂芬:《苏州府志》卷五十三。 (34)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七《奏疏·议》,《四部丛刊初编》本。 (35)叶绍袁《启祯记闻录》云“通城士民及祝所莅本庠青衿……讼之各台,祝氏妻及子叩阍上疏,欲洩其冤……”但叶绍袁推测:“但朝家忽遭改革,此等事恐置之不暇问矣。”(第465页) (36)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五十一《人物志》。 (37)参见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前明之季有张景良者”,第94页。 (38)参见《东林列传》、《东林书院志》等。 (39)参见缪昌期:《与钱牧斋》书,缪昌期《丛野堂存稿》卷六,崇祯十年刻本。 (40)参见钱谦益:《与蒋明府论优免事宜》,《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七《奏疏·议》。 (41)参见孙奇逢:《孙徵君日谱录存》卷二十九“十三日”日记。 (42)参见计必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二“陈必谦”条。 (43)洪武二年(1369),朝廷定府学生员数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给予廪膳,称廪膳生或廪生。洪武十三年(1380),在京府学增至60名。洪武二十年(1594),维持廪膳生定额外,招收增广生,人数不限。宣德二年(1427),控制增广生数量,在京府学60名,在外府学40名,州学30名,县学20名。正统十二年,有大臣建议设立附生制度,学额不限。徐渭《养贤堂记》说:“国初县学籍诸生廪膳二十人,增广倍之……迨弘正以来,至于今,附学者多至四五百人。”(徐渭:《徐渭集·徐文长逸稿》卷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05页) (44)《国语》卷七《晋语一》,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7年,第89页。 (45)宣鼎:《夜雨秋灯录》卷六《陆季真》,《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789册,第365-36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