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新世纪以来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进展及思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郑珺 参加讨论

2.跨学科研究方法在国史研究中的运用
    国史是历史学领域中最年轻的一门学科,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门学科,其优势和活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充分借鉴、运用和整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国史也是史学领域中最适合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领域,一方面,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宽国史的研究范围,从而更好地体现国史学科的整体性、综合性;另一方面,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拓展国史研究的深度,增强国史的学术性与科学性。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史学科的发展,社会学、心理学、计量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逐渐被运用到国史研究中,拓展了国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逐渐复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社会研究逐渐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当代中国社会史的研究视角不断拓宽,研究成果日益丰富,逐渐改变了以往史学研究中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足鼎立的局面。2007年,田居俭提出要“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从“小社会”入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围绕重点的社会问题回溯历史,逆向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教训,从中提炼和升华带有规律性的认识。[41]
    当代社会史是国史研究的分支学科,2010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组建了社会史研究室,2011年4月和10月,该室分别举办了“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现状和学科体系”、“新中国社会变迁与当代社会史研究”研讨会,与会学者集中探讨了中国当代社会史的学科构建、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等问题,为推进当代社会史研究的进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理论进行探讨的论文有:朱佳木的《努力构建中国当代社会史学科》,田居俭的《中国当代社会史要重视理论指导》,李文的《国史中的社会史:内容和框架结构》、《资鉴当世: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基础工作》,姚力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行龙的《“自下而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社会史视角》、《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张世飞的《试论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宋学勤的《当代中国史视角下的社会史研究》等。
    在具体研究中,许多学者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史中的一些问题,2000-2011年,仅《当代中国史研究》发表的关于社会史的文章就有70余篇,如《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问题研究中的社会性别分析述评》、《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社会习俗变迁》、《199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的变化趋势》、《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考察》等,涉及日常生活、社会结构、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不断深化着国史研究的内容。2011年底,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静如主编的5卷本《中国当代社会史》,这也是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当代社会史的大型丛书,内容涉及1949-2008年中国的社会组织、人口婚姻家庭、社会生活方式、社会问题的治理、社会意识等,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情况,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了当代中国社会史的研究。
    心理史学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方法、手段,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及特征的分析,对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和研究的方法。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心理史学和法国心态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传入中国,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运用心理史学的方法研究国史的研究成果。心理史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分析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新世纪以来,心理史学的方法在国史研究中呈现逐渐深入的趋势,这方面的文章有:王光银的《“大跃进”时期群众特殊社会心理研究》,李立志的《土地革命与农民社会心理变迁》,马英民的《“文化大革命”晚期民众主流意识探析》,雍海龙的《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心理原因分析》,刘东超的《当代中国文化变迁和社会心态演变》,侯松涛的《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宋倩的《新中国历史上两次大挫折的社会心理原因思考》,王炳林、马荣久的《从社会心理看私人资本主义在新中国头七年的历史命运》,等等。
    把计算机科学、信息理论和数学应用到历史学领域,通过处理资料和制作数理模型等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在西方史学界被称为计量史学。自20世纪80年代计量史学传入中国以来,其价值已逐渐被史学界所认可。进入新世纪,有的学者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为数据库,研究了国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汪瑞卿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姚润田的《从〈人民日报〉载文情况看“多、快、好、省”的使用与演变》、刘建庄的《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研究--以建国以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等,为国史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有的学者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为视角,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战略、生态政策、环境问题、教育政策等。①有的学者通过统计分类、归纳,分析了国史研究队伍的状况,试图对当前从事国史研究的学者队伍的全貌进行初步了解。[42]
    总体看来,除了传统的史学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国史研究的史料进一步丰富,国史研究呈现出由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推进,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研究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推进的趋势,推动了国史研究向多角度、多方位的深入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