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新世纪以来国史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进展及思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郑珺 参加讨论

三、对新世纪以来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新世纪以来,国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这门新兴历史学科的发展和成熟,对国史学科的性质与定位、内涵与外延、理论与方法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和认识逐渐明晰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国史学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认识渐趋一致。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国史学理论的研究相对于具体的国史研究来说仍比较薄弱,以下几个方面亟待加强: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国史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国史研究要日渐走向成熟,必须有研究所能依据的理论体系,国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虽然日益引起国史学研究者的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现在仍处于对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学术规范和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目前,对国史学概论、国史史学史、国史史料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但尚无一部专门论著问世,这也需要国史研究工作者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和探索,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史学科体系。
    其次,应进一步推动国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进展。2001年,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召开了“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座谈会;2009年,该杂志社举办了“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就国史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2010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成立,专门从事国史研究中有关理论和方法问题的研究,并相继召开了“中国当代史理论及其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和建设述评与前瞻”等研讨会,推进了国史学理论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国史学的理论研究仍滞后于具体问题的研究。国史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现实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建设尤为重要,这关系到我们的研究方向,因此需要国史研究工作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研究的相关论述,并密切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从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指导国史研究的实践。
    第三,要不断开拓国史研究的视野,促进研究方法的创新和中外学术交流。中国历来有治史的传统,国史学继承了我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史学传统,借鉴了国外史学中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不断创新。近年来,国史研究中借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拓展了国史研究的深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对一些重大的历史课题的研究得出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结论,促使国史研究进一步走向繁荣。加强与国外史学界的交流,有助于我们学习、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使我们的成果得到世界学术界的认同,同时,还可以针对西方少数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对中国的误解和攻击用国际学术界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阐明我们的见解和观点,增强中国的声音,推动形成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要提高国史学研究者的责任意识与学术素养。搞好国史研究,除了要具备一般的史学研究者所具有的正确的史观、良好的史德和广博的史识、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精神外,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学习,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各种思想的交锋保持清醒的头脑。国史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国史研究工作者应该始终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进行研究,自觉抵制各种歪曲新中国历史的错误思潮,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国史研究沿着更加科学、更加正确的轨迹前进。
    国史承载着包罗万象的历史内容,是一门综合学科,这也要求国史工作者具有广博的学识和多方面的治史方法,这是一个长期积累与修养的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研究国史理论问题更是需要踏踏实实坐下来,不仅要对中国历史理论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而且要密切关注西方史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并注意将其运用于国史学理论的研究,提高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加强学术积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释:
    ①具体参见:陈少铭:《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看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变化》,《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5期;李冬松、张恒力:《生态政策的六十年发展--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1949-2009)报告为基础》,《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禹海霞、刘建伟:《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视角》,《理论学刊》2012年第3期;解光穆、孟筱:《从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对教育的论述看教育的本质与属性》,《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
    原文参考文献:
    [1]张星星。新世纪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发展和成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梁柱,龚书铎。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曹守亮。历史是不能虚无的[J].高校理论战线,2007,(4)。
    [7]雷戈。哲学主义的历史[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