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清前期,疆域基本上固定下来,东到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领海,西到葱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南沙群岛。在广袤的疆域内,既有中原内地,也有边疆地区(包括陆疆和海疆)。中国的边疆十分辽阔,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气候和地貌与中原内地有很大不同。进入近代以后,这种有别于内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大片边疆领土被割占。随着边疆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中央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复杂多变的中国近代边疆形势,别有特色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得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有着丰富的内容。此外,中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记述边疆情况的典籍十分丰富,进入近代以后,一些边疆史学者有感于边疆危机,在新形势下又整理出许多边疆史著述。这一切成为人们研究中国近代边疆史取之不竭的资料宝库。 从19世纪中叶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曾掀起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晚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些人有感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而引起的边疆危机和边界问题,加强了边疆治理、边事外交、边界舆图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朱克敏《边事汇钞》、吴大瀓《吉林勘界记》、曹廷杰《俄界情形》、薛福成《滇缅划界图说》等,是这些成果的代表。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30、40年代,而其形成则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沙俄对我国北部边疆的分割和侵占,英国对西藏的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大举进攻,不仅使中国边疆的形势依然严峻,而且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新的危机中。随着爱国救亡运动的开展,以及中国在世界大潮中社会的演进,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也再次呈现高潮。具体表现是:成立了中国地学会和禹贡学会等边疆研究团体,创办了《中国边疆》、《边事研究》等10多种研究边疆问题的专业刊物,纂辑了多种“边疆研究丛书”和边疆省区的通志,开展了对新疆等边疆地区的考察活动,出版了大量著作。从论著方面讲,华企云的《中国边疆》(新亚细亚学会1932年版)、黄定初的《帝国主义侵略下我国边疆之危机》(《边事研究》第2卷第5期,1935年10月)、荆三林的《近代中国经营边疆史》(中国文化服务社陕西分社1942年版)、顾颉刚的《中国边疆问题及其对策》(《西北通讯》第3-4期,1947年5-6月)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新中国成立至今50年来,受国内外政治形势以及学术发展的影响,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始阶段(1949-1965年)、挫折阶段(1966-1976年)、初步发展阶段(1977-1987年)、深入发展阶段(1988-1999年)。下面就各阶段的情况进行简要评述。 一、起始阶段(1949-1965年)中国自进入近代以来,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边疆地区往往首当其冲。中国人民不甘受奴役,从内地到边疆,凡是帝国主义侵略过的地方,当地人民都曾进行英勇的反抗斗争。一部中国近代史,从某一个层面讲,也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来自帝国主义的威胁却丝毫没有减弱。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映红了祖国的东部边疆。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战争乌云笼罩在东南海疆。1959年,在帝国主义势力的策划下,原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分子发动叛乱,妄图把西藏从祖国的大家庭中分割出去。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西南边疆的领土完整。从60年代起,受霸权主义的威胁,中国东北至西北辽阔的北疆地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上所述,作为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起始阶段的大背景,对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有重要影响。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到底是怎样侵略中国和中国边疆地区的?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反抗?这是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阐述这一课题,对当时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有着现实意义。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开始了起步阶段。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一阶段出版学术专著24部,资料书3部,发表学术论文68篇。从内容上看,多以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边疆、歌颂我国边疆地区人民反侵略斗争为主。从边疆区域上讲,则以涉及西藏、台湾和北疆地区的为多。尽管有些著述带有一定的宣传色彩,但是也有些著述表现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从专著方面讲,以下著述值得重视。余元庵《内蒙古历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论述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内蒙古历史。余素《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以丰富的史料,详细地阐述了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过程。书中的许多论断就是在今天看来对人仍有启发。比如该书第150页写道:历史证明,反对像英帝国主义者这样的敌人,不发挥群众的抗英热情,不求得中央与地方的一致,即不取得祖国的援助,不团结联合临近各兄弟民族,孤军作战,是必然要失败的。卿汝楫《美国侵略台湾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版),引用了很多美国官方的材料,叙述了百年来美国侵略台湾的种种阴谋和罪行,并把美国如何一贯地企图以台湾为进攻中国大陆的基地,以实现“太平洋帝国”梦想的阴谋加以揭露。书中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都有美国档案即美国侵略者自己的供词为根据”(见该书序),鲜明地表现了此书的特色。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编著的《近代东北人民革命运动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吉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是当时唯一一部全面反映近代东北地区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著述。此外,刘大年《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从整体上论述了鸦片战争之后美帝侵略中国的罪恶活动。卿汝楫《美国侵华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卷1952年版,第2卷1956年版)内容充实,叙事周详,选用了较多的美国官方档案,较全面地评述了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末美国的侵华历史。丁名楠、余绳武、张振鹍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不仅运用了丰富可信的中文资料,而且参阅了大量外文资料,包括外文档案,系统地论述了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这三部书中,都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 从论文方面看,丁名楠、张振鹍《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领土西藏的罪恶历史》、王忠《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制度的发展》(《历史研究》1959年第5期)、黄时鉴《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和内蒙古反动封建上层的“自治”“独立”运动》(《内蒙古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等,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丁、张一文征引美国国会档案、俄国中央及地方政府档案等资料,详细阐述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西藏的历史过程,并明确指出,中国被迫走上半殖民地道路以后,清朝政府保卫边疆、保卫西藏的力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王文以无可辩驳的史实证明,我国在西藏地方拥有主权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叶,清和民国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制度的发展,正是这种主权的无可争辩的说明。黄文通过大量史实的阐述,揭示出日本帝国主义是把勾结内蒙古反动封建上层进行民族分裂主义的活动作为实现其“满蒙政策”的重要手段的,而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内蒙古反动封建上层的“自治”“独立”运动则恰恰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的表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