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可以这样认为: 第一,边疆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政权在这一区域的统治形式往往呈现两种状况,一种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甚至是军事管制;另一种则是高度的地方自治。至于在某地实施哪种方式,则是因地制宜或因时而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上的中国边疆在形式上是由国家政权的统治中心区到域外的过渡区域,即由治向不治过渡的特定区域。 第二,边疆有军事方面的含义,边疆地区是国家的国防前沿,即边防地区,因此在军事方面的战略地位自然十分重要,在国家面临外部军事威胁或武装侵略时就更为突出。 第三,边疆有经济方面的含义。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边疆地区在经济区域类型和发展水平方面往往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差别。 第四,边疆也有文化方面的含义。正是因为边疆地区在以上诸方面往往与内地有着不少差异,所以其区域文化类型的形成是边疆地区社会发展长时期、深层次演进的结果,与边疆地区的居民构成(主要是民族或种族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但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与外部的文化交流中(主要是边疆与内地的交流),其社会文化特点也会发生变化。 显然,中国边疆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只有综合地考虑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后,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从历史角度看,许多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民族自治的本质和形式有别,如在古代有羁縻府州、土司地方等)属于边疆地区,但也不能就此得出自治程度高的地区就是边疆地区的结论。 人们在认识和研究边疆问题时,应历史地、多层次、多角度地考察边疆问题,既要有点重点地考察对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边疆进行研究,也要兼顾从边疆的某个单一视角或对某些局部问题进行的研究。 面对十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边疆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完整客体供人们进行研究,首先取决于内涵十分丰富而复杂的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其边疆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其边疆地区的发展大势与历史特点 有着广袤的疆土和众多国民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大致定形于现代状态的,这一过程虽然十分漫长而曲折,但总的趋势是,自先秦时期起,在现代中国领土内开始形成一个核心区域,而这个核心位置并不固定于一地(大致在黄河中下游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中心区域建立政权的既有华夏,也有夷狄,既有汉族也有其他少数民族,当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权因内部原因(如政权腐败、政治分裂、经济崩溃等)或因外部原因(如处理不好内外关系、外敌入侵等)或因内外交困而垮台时,就会有一个新生的较有生气的政权接替前者,这就是历史上常见的王朝兴衰交替现象。当然,单一的中心分成两个或更多的中心在历史上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割据时期。但是,即使是在多政权分立时期,每个有作为的统治者往往认为自己是更大范围中心的代表,而且努力将这种愿望付诸实施。在经过一番努力后(时间或长或短,过程或顺利或曲折),最终一个更大范围的、统一程度更高的国家就诞生了。到了清代,古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进入近代,外来侵略威胁日益严重,同时自身内部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在日益恶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危机四起后,中国人开始了新的寻求富国强邦之路。经过百余年的奋斗,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获得了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并发展起来。 边疆地区的发展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范围的发展决定了边疆地区发展的基础,边疆地区的发展也对全国范围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边疆大致有三种发展趋势或者是到当代为止的归宿:其一,原为边疆地区,经过长时期甚至是有反复的发展逐步变为内地的一部分;其二,曾是域外或边疆的地区,经过长时期甚至是有反复的发展,现在仍为中国边疆的组成部分;其三,由于外来势力的影响(直接的或间接的),曾是中国边疆有机组成部分的地区成为今天中国域外之地。如果从宏观角度观察中国边疆的发展大趋势,那么结论只能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奠定,由局部的小统一,到全国的大一统,终使广大边疆地区日益成为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中国边疆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其不但有着较明显的自然特征,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辨析中国边疆的历史特点对于加深理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全过程和研究中国边疆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边疆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