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冬,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对三民主义又作了一番说明,其中特别对民生主义解说甚详。他说到民生主义是一种科学学说,具有理论基础;说到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在欧美已经积重难返,社会革命不可避免;说到中国人的眼光要看得远一些,要防患于未然;说到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说到解决土地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最后,孙中山把三民主义与革命目标联系起来,突出了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宗旨,他说:“总之,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14) 另外,胡汉民在《民报》发表的《民报之六大主义》和《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等一系列文章中也对民生主义作了较详尽的论述。胡汉民认为,“近世文明国家所病者,非政治的阶级,而经济的阶级也。于是而发生社会主义。其学说虽繁,而皆以平经济的阶级为主。”指出民生主义在于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发生的经济不平等问题。他认为,土地国有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土地国有的目的和后果是消灭了地主阶级。因为土地国有“使人民不得有土地所有权,惟得有其他权(如地土权、永小作权、地役权等),且是诸权必得国家许可,无私佣,亦无永贷。如是,则地主强权,将绝迹于支那大陆。”国家成为地主以后,由国家决定地租的高低,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国家之课于地土上者,必经国会之承认,亦必无私有营利之弊,以重征以病农”。土地的收入为国民所共享,保证了经济上的平等:“吾国已为民权立宪政体之故,则地利所入虽丰,仍以为民政种种设施之用,其为益愈大”,“而民权立宪国家之富,尤共产也。夫均地之政,至平等耳”! 民生主义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的土地方案将会消除地主对土地的垄断,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节制资本也有利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在各自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民生主义中蕴涵的对人民大众利益的关心也将有益于社会矛盾的调和,走出一条中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的条件下,三民主义可以说是带有理想化色彩的最自觉的、最进步的中国近代化方案。 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岭南革命派最早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水平。因为除此以外,没有其他革命团体能提出更为完整和更有远见的思想。如华兴会提出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科学补习所提出的口号是“革命排满”,光复会提出的宗旨是“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等等,都没有能把革命后如何建设一个源于欧美、优于欧美的新型国家制度的问题仔细地加以考虑,更没有提出可行的办法。可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岭南革命派由于对西方的了解更多一点,也看得更远一点。对世界潮流的了解和关注,是他们比其他区域的革命思想家高明的原因。 注释: ①②呤唎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4页。 ③④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9页。 ⑤邹鲁:《乙未广州之役》。 ⑥(美)史扶邻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1页。 ⑦《檀香山兴中会盟书》,《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0页。 ⑧刘成禺:《先总理旧德录》,转引自章开沅主编:《辛亥革命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5页。 ⑨(台)《国史馆馆刊》创刊号,转引自章开沅主编:《辛亥革命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5页。 ⑩(11)(12)(14)《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6、188、211、329页。 (13)冯自由:《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革命逸史》第四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