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干宝的《周易》古史观(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周易研究》 朱渊清 参加讨论

《说卦》中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句,前人对“赞”多作解释 ,荀爽释为“见”,干宝释为“求”,韩康伯释为“明”。王葆玹据《说文解字》“赞, 见也”和《系辞》“见乃为之象”,将之释为“象”,并认为“赞”、“数”、“德”即常 用易学术语中的“象”、“数”、“理”(注:王葆玹《帛书〈周易〉所属的文化地域及其与西汉经学一些流派的关系》,《道家文化 研 究》第3辑,第180页-第1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王葆玹《玄学通论》。)。“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与“赞而不 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显然正相对应。王作图示如下:
    象-→数-→德义
    巫-→史-→圣贤
    先论数与德之关系
    德指天理、天道。《要》篇孔子所观之德义即是卜筮所反映的天道(注:李学勤以为:“孔子所观的‘德义’,当即这里所说的蓍、卦之德,六爻之义,也就是 神、智和变易。”“‘德义’二字,不能作道德、仁义解。”(李学勤《从〈要〉篇看孔子 与 〈易〉》,《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德也指人之道德、 仁义。如《要》之“德薄而位尊”、“君子德行焉求福”即是指人之德义。
    天命决定人事,人德也会影响天命。《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 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阙德,乃早坠 阙命。”《尚书·洪范》将天道和人德之间的感应更推演为自然现象和人事之间的感应,从 而建立起一套天人感应理论。《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的晋国伯宗之言,正反映其时的天 人感应观:“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
    天道和人德之间构成的感应关系以数来确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 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 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为六畜、 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 。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为夫妇为外内,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 姻亚,以象天明。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 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 。……天地之性,是以长久。”
    “明数”可以“达乎德”。《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 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 至 于命。”由于易数是圣人“参天两地”而发明,是与天地相“准”的,所以究明易数是追求 天道、人德的根本途径。儒家与巫史之不同,即在于儒家并不止于研究象数,而是在象数研 究的基础上更将巫史的研究推进到德义的层面。
    再论史与数之关系。司马迁曰:“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 固 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汉书·司马迁传》)[12]古史兼掌卜、祝之事[13],故《春秋 》多记祭祀、归辰、郊天、告朔、葬、含与瑁、灾异等与鬼神相关之事,《左传》、《国语 》中“天道鬼神灾祥卜筮梦之备书于策”(汪中《述学》内篇卷2)[14]者甚多。所谓“究天 人之际”,古史官察天象知天意,预言惩戒现实人事,根本原因也即在于其兼掌历象日月阴 阳度数。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 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 有 裨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汉有唐都,庶得粗禴。盖有 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班固所举诸人多为《史记·天官书》 记录的“传天数者”,而其职掌者“皆明堂羲和史卜”。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所说的阴阳家即是《汉志》中传“数术”者[15]。“夫阴阳四时 、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 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 大顺,不可失也。’”(《史记·太史公自序》)[16]“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 ”云云足见数之深意。《吕氏春秋》“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 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同上,《吕不韦传》)[16]吕不韦在《季冬纪》末自序其意曰:“凡 十二纪者所以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 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儒家“与巫史同涂”,法天象数正合其本意。十二是个成数[17],孔子作《春秋》记十二 公事,据何休《公羊传解诂》,“取法十二公,天数备足,著治法式。”(隐公元年)[18]太 史掌星历阴阳,最重数。司马迁作《史记》,以十二本纪仿《吕氏春秋》十二纪,《文心雕 龙·史传》、《史通·本纪》皆有论述。《秦本纪》、《项羽本纪》本属世家,列入本纪, 是为十二之成数。《十二诸侯年表》内容有十三国;《天官书》屡言十二星,实际星数并非 都是十二个。
    根据《系辞下》、《说卦》,代表天道的圣人取象天地、幽赞神明而创造的八卦、六十四 卦是“与天地准”的易数,因此明此易数意义重大,这也是史家据以惩戒现实人事的关键。 干宝之重视易数,与其《晋纪》多言灾异、《搜神记》好论鬼神一样,正体现了史家本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