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实录的史料学研究
清太祖实录自始修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修《满洲实录》,蝉联达一个半世纪之久,这在历代实录的纂修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1905年,日本史学家内藤虎次郎在沈阳的故宫崇谟阁发现《满洲实录》并介绍于世以来,许多学者对清太祖实录做了研究工作,在中国如孟森、谢国桢、徐中舒、方苏生、庄吉发诸先生,在日本如内藤虎次郎、稻叶岩吉、和田清、今西春秋、三田村泰助、神田信夫、松村润诸先生,在美国有哈佛大学的福克司先生,都发表了很有价值的论着。但是迄今为止,仍有不少问题有待于史料的发掘和深入的探讨。 清太祖实录是用满洲、汉、蒙古种文体纂修的,汉文本是满文本的译本,我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是就汉文本进行一些探讨。 一、《武皇帝实录》和《满洲实录》的纂修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想先从《满洲实录》卷末有乾隆帝“敬题重绘太祖实录战图八韵”诗一篇,其注曰: “实录八册,乃国家盛京时旧本,敬贮乾清宫,恐子孙不能尽见,因命依式重绘二本,以一本贮上书房,一本恭送盛京尊藏,传之奕世,以示我大清亿万年子孙毋忘开创之艰难也。” 《开国方略》卷首乾隆御制联句诗注曰: “乾清宫敬贮太祖实录战图八册,乃盛京旧本,皇上以尊藏之帙,子孙不能尽见,因于辛丑(乾隆四十六年,1781)春,命依式重绘二本,以一本贮上书房,一本恭送盛京尊藏”。 同样内容,还见于《国朝宫史续编》卷九十八: “太祖实录战图八册七十七图(图数误),乾隆四十六年高宗纯皇帝敬览乾清宫所藏太祖实录战图,乃盛京旧本,特命依式重绘,一贮尚书房,一送盛京尊藏”。 国学文库本《满洲实录》卷末,前引的八韵诗注接下来的是: “兹复命敬绘此册,贮之避暑山庄。” 上列的四条引文说明:一,乾隆帝命重绘的《满洲实录》是三部,分别贮存于上书房、盛京和避暑山庄(现这三部缮本,皆存世。上书房本收藏于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盛京本收藏在沈阳辽宁档案馆,避暑山庄本流落在日本)。二,是以《太祖实录战图》为底本,“依式重绘”的。 关于重绘《满洲实录》的时间,《高宗实录》乾隆四十四年己亥春正月乙卯条载: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前奉谕旨,令主事门应兆恭绘开国实录。图内事迹,应派员缮写,拟分清字、蒙古字、汉字,各派中书四员,在南书房恭缮。并轮派懋勤殿行走翰林一人入直,照料收发,报闻”。 据此可知,乾隆四十四年(1779)正月图可能已经绘完,要派员缮写图中所绘的事迹的满、汉、蒙三体文字的正文。从只需派中书,可知不是纂修,仅仅是缮清。其重绘之始,当在乾隆四十四年以前,或许是乾隆四十二年《满洲源流考》纂修完成之年,笼统地说《满洲实录》修于此年,是不确切的。又《高宗实录》乾隆四十六年五月辛巳条载: “谕曰,开国实录,着八阿哥传原写清汉蒙古字各员,敬谨再缮一份,并着门应兆照旧绘画”。 这一条是说明前二部的重绘已经完成,开始了贮存于避暑山庄的这一部的缮绘工作,这一部的完成可能要到乾隆四十七、八年了。综上所述,可以断定《满洲实录》的始修到纂成是在乾隆四十三年到四十八年之间。 《高宗实录》除前引于敏中的奏文和上谕外,别无关于纂修《满洲实录》的记载。为什么此次重新缮绘要改称为《满洲实录》呢?《高宗实录》和《高宗圣训》中也均未见说明,所以只能同乾隆四十二年纂修《满洲源流考》联系起来考虑,可能是为了突出表示满洲吧! 《满洲实录》为满汉蒙古三体文字,自上往下分三段,各文体一段,按满蒙文字的书写格式,三体文字均从左往右写。其中插图八十二幅(八十七幅和七十七幅之说,均不确)。 日本学者山本守在沈阳故宫见到收藏有满汉二体文本,无图,只列图名于每册之首,避讳处贴有黄签,签下明记名字,汉字专有名词比三体《满洲实录》中所汉译字稚拙。山本据《高宗实录》乾隆八年的两条记载,断定此本修于乾隆八年(见《满汉二体之满洲实录》,载《满洲史学》第1、2辑)。此本,我没有见过,现在是否仍有收藏也不知道,但山本对其所依据的两条史料,显然是误解。因此,所断定的时间是不可信的。按原文为: 乾隆八年五月丙午条:“谕:奉天乃我朝发祥之地,历朝实录俱应缮写满汉文各一部,送往尊藏,俟现在皇史晟内阁藏本写成后,着在馆人员敬谨缮写。”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