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罗振玉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战线》 王庆祥 参加讨论

    这一时期罗振玉于学术的第二成就,是在从事金石碑版研究之际,结识了最早收藏甲 骨的刘鹗(铁云),在其家见到龟甲兽骨文字的墨本,认识到“此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敞) 、杜(林)、杨(雄)、许(慎)诸儒所不得见者也,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秘,且适 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久远之,我之责也”(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上海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乃劝刘氏以所藏甲骨墨本千余片,印成《铁云藏龟》一书,甲 骨文字由此开始著录传世。进而一面大量搜求甲骨,几年间得约二三万片,同时率先考 释甲骨文字,并在1909年写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最早利用文字演变的渊源关系 考释文字,即由许慎的《说文解字》上溯金文,进而逆推甲骨文字,此外还提出了征引 《尚书》、《诗经》、《史记》等古文献资料,以旁证甲骨文字的科学方法,为我国甲 骨学的发展立下了开路奠基的创始之功。
        这一时期罗振玉于学术的第三成就,是保护、搜集并编录了敦煌文献。1900年,藏有 四五万件六朝、隋、唐写本书籍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打开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学 者,如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还有日本人、俄国人、美国人等,都趁着清政府 不重视的机会相继而来,掠走大量经卷、写本书籍和壁画精品。1909年罗振玉在北京伯 希和的寓所看到部分敦煌文书,痛惜国宝外流,起而奔走呼吁,最终促成学部出资购得 敦煌石室剩余的八千件经卷,保护了这一批价值难以估量的文化遗产。嗣后他还利用搜 购、借录、影照的敦煌文献,加以整理校录,迅速刊布了《敦煌石室遗书》、《敦煌佚 籍丛残初编》等专书,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工作。
        这一时期罗振玉于学术的第四成就,是抢救清内阁大库档案。1908年冬,宣统帝继位 ,载沣摄政,因令内阁于大库检寻清初摄政典礼旧档,阁臣检之不得,乃以“库中无用 旧档太多”奏请焚毁,得旨允行。罗振玉获悉,力请军机大臣张之洞出奏阻止,也还是 这位张公终于使这一批内含大量元、明以来题奏案册的明、清档案资料免于灰烬之灾。
        这一时期罗振玉于学术的第五成就,是开始了金石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罗振玉自1 6岁起治金石之学,视鼎彝碑刻文字为“雕版以前之载籍”,立志传拓天下金石文字, 加以科学分类编次,出版传布。他在备官京师期间,常于肆间遇到世家所储的春秋战国 古物,乃尽倾俸钱以购藏,乐此不疲,陆续搜求到许多青铜古器和千品以上的墓志拓本 以及造像记、题名记、刻经记等各类石刻材料,还把搜集范围扩大到晚清时代出土的铜 镜、圭璧、玺印、封泥、泉币、符牌、瓦当、权衡度量等各类有刻辞的实物,并开始拓 编成书,如《古玺印姓氏征》、《地券征存》等。
        这一时期罗振玉于学术的第六成就,是倡导研究古明器。光绪年间中州冢墓出土一批 古明器,起初多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弃之,罗振玉偶于旧物商贩处购得古俑,极珍视,乃 录出《唐要令》所载明器目录,告以照此目搜集,遂陆续购藏到六朝两汉和隋唐以来的 古明器,如田宅、灶舍、杵臼、车马、牲畜、井厩等,无一不有裨于考古,后来编为《 古明器图录》,开创了古明器研究这一新领域和新风气。
        这一时期罗振玉于学术的第七成就,是对海内外珍本书籍的网罗搜求。罗振玉少时适 逢家境中落,无力多购图籍,入仕后逐渐积藏,至1902年应聘赴粤,趁着广东书价低廉 ,乃倾俸购买,又巧遇南海孔氏岳雪楼藏书流散,遂得购藏其中大批精品,包括《永乐 大典》残卷等。嗣后任职上海和北京,更尽力搜购,连卖掉苏州和上海的房产,也把大 半售房款用于购书。1901年冬和1909年,罗振玉两次赴日考察期间遍览书市,居然购得 中国久佚之珍籍异书多种,为后来罗氏大云书库成为海内著名藏书楼之一而准备了丰厚 的条件。当然他在整理中国古籍方面的功绩不及张元济,而另一方面,搜求文献古籍即 抱守残缺,则应推为国内第一。
        晚清时代地不爱宝,古物盛出,罗振玉生逢其时,借助其深厚学养和远见卓识,不惜 巨资,不辞辛劳,搜求、整理、刊布、研究,以前述荦荦大者七项成就,为近代学术新 潮流的勃兴,奠定了基本材料建设的坚实基础,并荜路蓝缕,开辟草莱,为许多方面的 研究探索出道路。
        三
        1911年(46岁)至1919年(54岁)为侨居日本时期。辛亥武昌起义,京师人心惶惶,继而 朝廷被迫起用袁世凯,罗振玉的密友汪康年(穰卿)、蒋黼(伯斧)先后逝世。起初罗氏( 时任学部参事兼农科大学监督)与王国维(时任学部图书局局员)相约各备米盐,效死勿 去。继受邀于日本本愿寺教主大谷光瑞和京都大学旧友内藤虎次郎、狩野直喜、富冈谦 藏等人,更有日籍旧友藤田丰八当面说项,乃于1911年11月下旬,率王国维、刘季缨( 罗振玉之婿、刘鹗之子,时任学部图书局局员)、罗振常(罗振玉之弟)和董康(曾任晚清 京官,法学家)共五家20余口东渡日本暂避时局,后并建屋于京都吉田山前净土寺町, 一住八年。
        此间罗振玉以清室“遗臣”自居,从思想来说已经站在社会进步的反面,但毕竟脱身 官场,远处异域,离开了国内的政治旋涡,不作朝秦暮楚的蝇螨之徒。
        旅日八年中,罗振玉先与王国维比邻而居,合力治学,及王1916年应哈同氏聘返沪后 两人仍书札往返不断,寤寐共语,究心学术。此时期实为罗氏学术成熟和发展时期,在 已经开创的各学术领域,都有新的大规模的高层次的拓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