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家族属于父系血统,家谱沿袭父系规范。《徐谱》亦复如是,谱中所见,一世数家,依次序列。一家一篇小传,传略内容包括:(一)一代之生庚死忌葬所(父母分列);(二)父系身世;(三)元(继)配身世;(四)子嗣名次;(五)女适姓氏;(六)对父母一生的评价(包括家族和社会的褒贬)。将女性列入家传,肯定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承“母系”之遗迹,现应男女平等之新朝流。下面录一家传以为例: ×世祖讳××号×× 生于咸丰壬子年十一月十一日寅时,殁于民国戊午年五月二十二日酉时。葬格河坪茶园,依天祥公祖墓之旁,碑立壬山丙向。 按公秉性温良,持身勤俭,五岁失怙。遇兵燹,每受奔逃之苦,壮年贸易,迫于家政,未获稍涤烦襟,晚景因衣食之颇丰,实苦恼之愈加矣。 元配×氏马路生长人,生咸丰戊午年四月十八日午时。生四子:长××,次××,过继,三××,四××,生女六:长适邑庠×××君,次适凯里×××君,三适虎庄×××君,四适瓦窑×××君,五适平茶×××君,六适凯里中学毕业生×××君。 按:孺人温恭,天赋慈善性成,佐章公平地兴家,不外养牲酿酒,教子孙勤耕苦读,勿须浪荡邪游,其淑贤可传于后世,而勤操可以冠宗矣。 从纵向看,是徐氏一姓血统世系,横向则跨越了本族,侧及旁系血亲,即父系配偶的姻亲和女儿适家的姻亲。也就是说,徐姓直系血亲与旁系姻亲相结合,构成一个单元——家。徐氏宗族301家,全谱世系即由301篇“家传”组成,閤族就是一个世家,他的旁系及于旁姓他族,构成一个血亲系统,还保留着氏族的痕迹。一个世家住在一个地方,就是一个小社会。“国史以载前纪,家传以申世谟”(谢灵运:《山居赋》)一部家谱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徐氏宗族自徐胜入黔以来约近二十代,除一二代在民国,其余十多代都是明清两个朝代的人。如果我们把这部宗谱关于世系的记载与正史和方志联系起来考察,即可两相印证,相互补充。 《徐谱》对徐胜的记载,可以条分为如下几项内容: 一、入黔始祖名胜字茂林; 二、明升授宣尉将军; 三、明洪武开辟贵州,奉调平蛮,安抚平越; 四、子孙世袭,遂家平越; 五、立身理家,俱有典则,五世同居; 六、宏治间赐羊酒奖劝。 《平越直隶州志》对徐胜的记载有两处: 一、在“秩官”栏内列入“武职”,“徐胜”名下有“明初授”三字,即授予“平越卫指挥”,这个“指挥”与“京卫指挥同为正三品,世袭”。 二、在“孝友行义”栏下有:“徐胜平越人,立身理家,俱有典则,五世同居,宏治间赐羊酒奖劝。 《徐谱》和《州志》的记载互见,“志”又为“谱”作了注解,说明这位将军是“正三品,世袭”。“奖劝”之誉,“谱”“志”所记相同,想必是“谱”本于“志”。尽管徐胜是正三品的朝廷命官,但他只是平越卫的指挥之一,正史不可能也无必要实录,然而“谱”“志”的记载却可以佐证正史。作为一个卫的指挥职衔与京卫指挥同是正三品,官阶是相当高的了,可见明王朝对边疆统治力量之强。朱元璋对贵州各民族施行“羁縻政策”,实际上是剿抚并举,武力征服与政治控制双管齐下。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在给征南将军的一道敕谕中,历数汉武帝以来贵州各民族对朝廷统治的反抗:“终两汉之世,叛者十次”;“唐前后,凡九加兵,战屡不胜”;“终元百年,前后七叛”,深知西南诸夷“叛服不常”,于是告诫说:“将军观此,可熟察其情,详慎处置。今之计非唯制其不叛,重在使其不叛”(《明实录》)。为了对付西南诸夷的反叛,明朝廷不仅在贵州省一级,而且省以下也都设立了相应的军事机构。平越地处黔中腹地,扼黔东黔南之要冲,特在此设卫,置“军事指挥使司”,后改称“军民府”。正三品的指挥就是为适应这个军事机构而配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胜这位将军乃是替朱元璋的“羁縻政策”实行剿抚的一员干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