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通志》的史学批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吴怀祺 参加讨论

《通志》评论历代史家、史书就主要方面来说是对的,要求也相当苛严。为此,郑樵招来不少非难和指责。南宋的学者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郑樵“博物洽闻,然颇迂僻”(12)“虽自成一家,而其师心自是。”(13)南宋末年的马端临说郑樵是“讥诋前人,高自称许”(14)。清代学者如钱大昕、王鸣盛、戴震、周中孚等对郑樵在《通志》中评论史家的意见很反感,说他“大言欺人”(15)“贼经害道”。(16)有的人这样说:“(郑)樵独以博洽著称,傲睨一世,纵论秦汉以来著述家,鲜有当其意者”。(17)这种情况,用章学诚的话来说,他们对郑樵是“纷纷攻击,势若不共戴天。”(18)
    郑樵受到猛烈的排击,要作分析。郑樵认为人们对《诗》、《春秋》理解不正确,是由于儒生在“解经”时加上一层蔽障,他批评这些儒生是不得已的,说:“岂孤寒小子欲斥先贤而为此轻薄之行哉!”(19)这里我们还可以引用郑樵自己的话,说明他学术批评的用心。他说:“臣今论此,非好攻古人也。正欲凭此开学者见识之门户,使是非不杂揉其间,故所得则精,所见则明。”(20)这里的“非好攻古人,正欲凭此开学者见识之门户”的话,很能说明《通志》中史学批评具有的学术上的清醒意识。
    郑樵在《通志·总序》中说当时学术状况是“经既苟且,史又荒唐”“儒学之弊,至此而极。”所以,“开学者见识之门户”从怎样的观点出发也就清楚了。梁启超说:“史界之有(郑)樵,若光芒竟天之一彗星焉”。(21)这很恰当况说明郑樵史学批评价值所在。
    二、批评的理论:中国史学思想史上的“中介”地位
    郑樵在《通志》中的史学批评,反映了对客观历史的看法。他是把历史当作一个有联系又有所变化的过程。《通志·总序》说:“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州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这句话很重要,也是研究郑樵史学的人最注意的材料。但只抓住这一点还不能全面反映他对历史的看法。综合各种材料看,郑樵认为历史的联系有三种情况。一是人类社会的外部条件没有什么变化。《通志·总序》说:“天文者,千古不易之象”“九州有时而移,山川千古不易”。二是历史事件前后有相因的联系,三是各代的制度相因,也有损益,他引用孔子话来阐明:“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他是从三个方面说明写通史重要。由第一个方面说,写通史,可避免重复。由后面两点来看,通史可以恰当地反映出历史的相因与损益。班固著《汉书》“且谓汉绍尧运”“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这就把历史自身联系打断了。所以评价郑樵,如果就现象争论通史、断代史的优劣,是虽读《通志》书,而不解其中味。
    郑樵否认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支配人间的历史变化,批判了灾祥理论,认为“国不可以灾祥论兴衰”“家不可以变怪论休咎”。(22)《通志》对神意的史观揭露的深刻性还在于,郑樵把这种理论兴起、变化到没落作了历史的说明。他说:“谶纬之学起于前汉,及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平王苍王正五经章句,皆命从谶,俗儒趋时,益为其学。……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以后又重其制。隋炀帝发使四方,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至是无复有其学。”(23)唐以后灾祥理论流传也没有绝迹,但郑樵从学术变化说明了谶纬学说的兴衰与政治变动相联系,也和“俗儒趋时”有关,这种理论是人为的,并不能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
    郑樵对客观历史的认识还反映在对“春秋笔法”和僭伪正统争论的看法上。所谓“春秋笔法”是后儒造出来的“欺人之说”,郑樵说:“凡说《春秋》者,皆谓孔子寓褒贬于一字之间,以阴中时人,使人不可晓解。三传唱之于前,诸儒从之于后,尽推已意而诬以圣人之意,此之谓欺人之学。”(24)他主张史家写史不能搞任情褒贬美刺,说:“史文以详文该事,善恶已彰,无待美刺。读肖、曹之行事,岂不知其忠良?见莽、卓之所为,岂不知其凶逆?”(25)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编纂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正统论”,史家把辨正闰作为修史的重要原则。由于这个问题上认识的混乱,从而造成许多缪误。郑樵没有直接提到正统论的问题,但是,他在批评主观褒贬作法时,涉及到这个问题,认为史书中用盗寇僭伪指对立的一方,是不符合事实,说:“曹指吴蜀为寇,北朝指东晋为僭;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齐史称梁军为义军,谋人之国可以为义乎?《隋书》称唐兵为义兵,伐人之君可以为义乎?……晋史党晋而不有魏,凡忠于魏者,目为叛者,王凌、诸葛诞、毋邱俭之徒抱屈黄壤。齐史党齐而不有宋,凡忠于宋者,目为逆党。袁粲、刘秉、沈攸之之徒含冤九原。噫,天日在上,安可如斯,似此之类历世有之,伤风败义,莫大乎此!”(2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