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亦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国通史简编》注意到写阶级斗争,着重叙述腐化残暴的封建统治如何压迫农民和农民如何被迫起义,肯定被压迫者起义的作用,把过去被统治者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特点。但范老并未把阶级斗争绝对化,而是强调“阶级斗争是复杂的,必须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50年代在对《中国通史简编》进行修订的过程中,范老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情景即是那样复杂,要了解它,不仅要分析各个阶级相互间的关系,同时还得分析各个阶级内部各种集团或阶层所处的地位,然后综观他们在每一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变化。如果只是记住了阶级斗争而没有具体分析,那就会把最生动的事实变成死板的公式。”[7](p11)范老早在50年代初就提出对阶级斗争应做全面的具体的分析,直到1964年《中国通史简编》第4次修订出版时仍坚持这一观点,并将之贯穿到自己的史学研究中。如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他指出:“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历史的一条基本线索。这条线索的一个方面,即地主阶级方面,为了争夺统治权,不断的进行着内部的斗争。这种内部斗争往往成为某一历史时期里的主要特征,严重的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阶级斗争(渗透着各族间斗争)因而愈益复杂化。”[10](p.161)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范老进一步阐发了其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这不仅显示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与50-60年代将阶级斗争简单化、教条化的作风和学风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其次,范老提出必须把阶级斗争与其并存的经济因素及其他因素全面联系起来予以考察的全面的分析的观点:“脱离经济的说明,就根本不能了解阶级斗争,所以要说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疑要首先说明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但阶级斗争除了经济因素,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结合起来才呈现出复杂的现象,即全面的历史现象。依据这些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包括对当时经济情况的分析),找出 变化着的主要矛盾在哪里,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也就清楚可指了。”[1](p152)通 过对中国近代阶级斗争(包括民族斗争)的具体分析,范老提出了自己的分期观点,为推 动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也是范老使用阶级分析方法的成功范 例。此外,在阶级分析问题上,范文澜坚持了辩证的历史观。如指出阶级斗争既是普遍 的,又是特殊的看法:“阶级斗争是普遍规律,在阶级社会里,各民族都没有例外,可 是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内部,就没有阶级斗争,阶级社 会的普遍规律,对整个社会发展过程说来,却成为特殊规律了。”[1](p211)这是范老1 957年在北京大学的讲演,这些看似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常识,但这种讲法与当 时正在人为地将阶级斗争日益激化和绝对化的中国现实政治是不合拍的。又如,范文澜 强调阶级社会中对立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互相同一,“任何一个有阶级的社会,总是 由两个主要的敌对的阶级构成的,总是按照对立统一的法则而存在并发展的。两大敌对 阶级在相互关系上,如果说,只有一个斗争性,或者说,只有一个同一性,那么这个社 会就根本不会存在。自然,斗争是绝对的,但是阶级斗争不管多么尖锐,并不会引起社 会的分裂,因为总有统一的一面,其间保持着不可割断的经济等联系”[10](p118)。这 种认识与后来中国政治界和史学界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的作法也是大相径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