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从八旗驻防到地方行政制度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任玉雪 参加讨论

八旗驻防制度滥觞于清朝入关前。顺治入关后,仍派八旗额兵总数几近一半的兵力,驻防京师以外所有重要的军事据点,并成为清代的定制。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驻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地区的驻防制度向地方行政制度转化。长期以来,这种转变显然被忽视了,而这对研究入关后八旗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这种转变相当复杂,不同的驻防区情况各异。盛京将军辖区,相当于现在的辽宁省及吉林省部分地区,是清代八旗驻防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将对此个案,进行论述,重点考察盛京将军辖区行政组织及其层级,行政机构及其职能,行政区划的形成及其边界等各个要素。
    一 清代盛京八旗驻防的行政组织及层级
    清初东北旗民从龙入关,一切地方行政组织亦随之内移。在此之后,逐渐派兵驻防,到18世纪中期,占百分之三十五这样一个很大比例的八旗官兵驻扎在东北地区①,建立了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驻防体系。将军下辖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管理各驻防区司法、行政、赋税等各项事务。
    1.盛京八旗驻防的设置
    顺治元年,清朝定鼎京师,是年改盛京为留都,设八旗驻防②。清初战事不断,八旗劲旅不断应召入关,八旗驻防的变动相当频繁。清代东北的八旗驻防,至康熙中期才初具规模。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于宁远、中后所设佐领,并于锦州府、义州、山海关设城守尉,二十年(1681年)于金州(宁海)设防守尉,二十一年(1682年)于开原设城守尉。二十六年(1687年)于兴京、凤凰城、复州、岫岩、熊岳、东京(辽阳)设城守尉。二十七年(1688年)改山海关城守尉为总管,二十九年(1690年)于广宁城设协领驻防③,是年由盛京移驻汉军防御驻防铁岭、抚顺,各四员④。并在巨流河、白旗堡、中前所、小黑山、闾阳驿设佐领驻防。另有旧设盖平、牛庄(海城)防守尉二员⑤,其中牛庄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置协领⑥;盖平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改置城守尉⑦。
    从其隶属来看,城守尉、防守尉及协领直隶将军,而铁岭防御属开原城守尉,抚顺防御属兴京城守尉;宁远州、小凌河、中前所、中后所诸佐领属锦州城守尉;巨流河、白旗堡、小黑山、闾阳驿属广宁协领⑧,可见盛京驻防管理层级是很清晰的。
    为加强管理,雍正五年于熊岳、锦州设副都统分镇地方,管理一切事务⑨。盖平⑩、复州、宁海、旅顺、岫岩、凤凰等处驻防均隶熊岳副都统管辖、奉天将军统辖;小凌河、宁远州、中前所、中后所、广宁、义州均隶锦州副都统管辖、奉天将军统辖。除此之外,兴京、辽阳、牛庄、开原、铁岭、抚顺六处驻防均隶奉天副都统管辖,将军统辖(11)。副都统处于将军与驻防八旗的地方政府之间,虽然名义上管理一切事务,却逐渐被架空,并无实权,到清末也成为最早被裁撤的旗官。
    上述将军、副都统、城守尉、协领、防守尉、防御、佐领等20余位旗官,品级不同。其中将军为正一品,副都统为正二品,驻防协领、城守尉为正三品,佐领、防守尉为正四品,防御为正五品(12),按照不同的品级,隶属关系明确。军政管理层级最多的四级,即佐领(防御)、城守尉(协领)、副都统、将军。有清一代,盛京将军辖区的八旗驻防大致如此,没有太大变化。此外,清代盛京将军辖区还设有边门、驿站等八旗驻防,由于不关本文主旨,此不赘述。
    2.盛京八旗驻防的行政组织及其层级
    盛京八旗驻防的设置原则,《盛京通志》中有着简约的阐述:“各驻防皆奉天将军统辖之地,自将军而下其最且要者则设副都统驻剳,次则城守驻防,次则佐领、骁骑校驻防。盖城守尉隶副都统。协领、佐领隶城守尉,骁骑校等员复隶协领、佐领,而皆统隶于将军。”(13)
    不言而喻,八旗驻防的设置,最初是按照军事防御的需要而定的,逐渐演变为以驻防旗官为核心的各级军政组织。
    驻防旗官大多直接沿用八旗制度下的称谓,为示区别,往往将专管一城的驻防旗官称为专城旗官(14),也就是管理当地旗人户土田婚诸事务的地方官。从前文的叙述可知,盛京地区的专城旗官主要有将军、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协领、防御、佐领。按照专城旗官的品级,相应的分为三或四个等级,即将军、副都统、城守尉,或者将军、副都统、城守尉、防御(佐领)。盛京八旗驻防的军政组织,是以专城旗官为中心形成的,故管理层级也相应的分为三级或四级。
    八旗驻防的基层行政组织是佐领。在八旗制度兴起之初,佐领称为牛录,是后金国最小的行政单位,正如皇太极所言,司法、行政、军事各方面事无巨细,均由牛录额真掌管(15)。清朝入关之后,佐领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城”逐渐成为清代东北的基层政区,拥有治所、幅员、边界。而佐领则仍以人丁为计量单位,成为城守尉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同一佐领下人驻防、居住都在同一区域,雍正帝以“世为同里”来比拟。但随着旗人常常越旗移置,迁移频繁,八旗制度按“丁”来管理的模式,显然已不合时宜。但按“丁”来管理是八旗制度的基本原则。对此的改革,无疑是要对八旗制度作全面的、彻底的革新,这无异于是废除八旗制度。因此清代驻防区的基层行政组织--佐领,进退维谷,却一直保留下来。
    由上述可知,八旗制度是政治、军事、经济三位一体的社会组织。各级军政组织,牛录(佐领)、甲喇、固山,组成根本无需幅员、边界等地缘要素,以旗系人,仅以丁计,没有行政区划的概念。入关之后,盛京的各级八旗驻防,成为有治所、幅员、边界的军政组织。从单纯的以旗系人,向地缘组织过渡。八旗驻防的专城旗官众多,向地方行政制度转化的过程中,并非每一级军政组织都有功能完善的行政区划。在下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城”成为清代盛京八旗驻防的基层政区,也是唯一的完善的行政区划,其职官有城守尉、防守尉、协领等,而以城守尉为主,是盛京八旗驻防有明确的行政区划的行政组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