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17世纪卫拉特各部游牧地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域研究》 乌云毕力格 参加讨论

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发现17世纪以前的早期卫拉特文献。蒙元以降,关于卫拉特人的最早的报道见于佚名《俺答汗传》(成书于1607年)。此后,佚名《黄金史》(成书于17世纪30年代)、佚名《大黄史》(成书于17世纪中叶)、萨冈彻辰《蒙古源流》(成书于1662年)、善巴《阿萨喇克其史》(成书于1677年)和罗藏丹津《黄金史》(成书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等17世纪蒙古编年史对卫拉特历史或多或少均有记述。但是,大部分蒙古编年史不涉及卫拉特游牧地的分布,只有《俺答汗传》和《蒙古源流》在记载南蒙古贵族的武功时,无意识地透露了 16世纪末一些卫拉特游牧集团的地域分布情况。但是,蒙古编年史的这些记载仅限于这个时段,而且不够全面。17世纪俄文档案,为研究当时卫拉特个别游牧集团的牧地分布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俄文档案的特点是,它记载了与俄国沙皇政府和地方当局有过接触的个别集团和贵族以及他们游牧地点的方位,但对很多卫拉特游牧集团缺少记载。明朝的历代《实录》中存在关于卫拉特人的大量记载,但这些资料基本上仅仅涉及战争与贸易,至于卫拉特人的内部情况,包括他们的游牧地分布,记载少之又少。清朝留下了关于卫拉特蒙古地方的大量的满汉档案与史书文献,其中有不少直接涉及准噶尔各鄂托克游牧地的记述,这与前朝截然不同。但在时间上,这些档案与文献的形成大体上都是清康熙中期以后,比较具体的历史地理资料则出现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基本上反映18世纪以后的情况。
    研究17世纪卫拉特历史地理的较详细和较全面的资料,非《咱雅班第达传》莫属。咱雅班第达(1599~1662)是时任卫拉特联盟之首的拜巴噶斯之养子。①《咱雅班第达传》的作者是咱雅班第达弟子剌德纳巴达喇,17世纪末他以卫拉特书面语用托忒文撰写了他上师的传记,他多年一直跟随其师左右,走遍了卫拉特各地,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卫拉特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下文将利用此书的记载,对17世纪卫拉特各部游牧领地做一概述。
    作为补充资料,本文还要利用以下文献。
    其一是《雷纳特1号地图》的解释图。约翰·古斯塔夫·雷纳特(Johan Gustav Renat)是一位瑞典炮兵,他在波尔塔瓦被俄国俘虏后流放到西伯利亚,又在该地为准噶尔人掳走,直到1734年才回到了瑞典。雷纳特从准噶尔带回了两幅地图,其中被称作《雷纳特1号地图》的是一幅用托忒文标写的准噶尔地图。雷纳特将此图翻译成了瑞典文。1891年,该托忒文图本和瑞典文图本均在瑞典被发现。据雷纳特说,该地图是由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凌亲自绘制的。很可能是,噶尔丹策凌亲自参与并令他手下的俄罗斯、瑞典等国家和清朝的战俘中掌握当时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技术的人完成的。英国人约·弗·巴得利(John F.Baddeley)在他的《俄国·蒙古·中国》中将此图完全按照原样复制,然后将它缩小,附上了一幅根据它描绘的解释图,还把托忒文地名译成了英文。这是一幅完整的准噶尔地图,据巴得利研究,它具有很高的准确性。②因此,雷纳特地图是研究卫拉特历史地理的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也是考释《咱雅班第达传》记载的重要工具。
    其二是清朝官修方志--《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简称《西域图志》)。该书对清代西域疆域、山河记载比较全面,也比较准确。这部书虽然不记载17世纪卫拉特游牧地范围,但它是考订《咱雅班第达传》记载地名、山河名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三是《钦定西域同文志》(简称《西域同文志》)。清傅恒等奉敕纂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刊行。该书是对天山南北、青海、西藏等地地名、山水名和僧俗上层人名、世系(袭次)、官名的满、汉、蒙、藏、维五种语言六种文字(蒙古语包括蒙古文和托忒文)的对照辞书。该书对确定《咱雅班第达传》中人物的部属、家族关系大有帮助。它是确认某一游牧地区属于哪一个游牧集团的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其四是《大清一统舆图》。清朝统一西域后,先后两次派遣大批官员带领来华西洋人和西藏喇嘛,前往准噶尔地区和回部测绘舆图。测绘工作完成后,即由钦天监官员和在京供职的耶稣会士合作,重新绘制康雍时期的大清舆图,最后于1761年由法国人蒋友仁(Michel Benois)指导中国工匠制作了铜板,即《大清一统舆图》。2003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曾缩微复制印行。这幅地图是利用西方近代测绘技术绘制的,准确度很高。
    其五是徐松《西域水道记》。徐松(1781~1848)在西域八年,对天山南北地区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结合乾隆《大清一统舆图》,又吸收西学地理知识,编纂了《西域水道记》一书,该书某些内容也是解读蒙古文传记人文地理记载的重要参考书。
    其六是托忒文文献。托忒文是1648年咱雅班第达创制的卫拉特文字。托忒文文献涉及17世纪卫拉特历史地理的内容微乎其微。但是,在确认《咱雅班第达传》中的人物方面,托忒文文献与《西域同文志》可以相互补充和佐证。所以,这些文献也是很重要的工具书。
    此外,上文提及的蒙古编年史和俄文档案的零星记载,也将成为补充和佐证《咱雅班第达传》记载的重要资料。下文将利用《咱雅班第达传》的记载,结合清代西北史地资料,对17世纪卫拉特各部游牧领地做一考述。17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准噶尔地区的卫拉特四部分别为小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和辉特。我们首先研究小和硕特部游牧地范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