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鄂齐尔图台吉(汗)游牧地所在 和硕特部形成于15世纪,他们的统治家族是蒙元时期东道诸王之一的合撒儿后裔。因为史料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和硕特部在卫拉特地区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但是,从16世纪直到17世纪70年代噶尔丹崛起,和硕特位冠卫拉特诸部之首,其统治者成为“四卫拉特”的盟主。 1636年秋,和硕特顾实汗和准噶尔的巴图尔浑台吉率领卫拉特联军南征青海,征服了盘踞在青海的反格鲁派蒙古首领绰克图台吉部。顾实汗率部留居青海,1639年占领喀木,1642年征服西藏,建立了和硕特汗廷。在此期间,顾实汗将和硕特部的大部分从准噶尔地方迁到了青海,他们被称为“大和硕特”或“青海和硕特”(汉文史料还称“西海和硕特”)。顾实汗几位弟兄及其子孙留居准噶尔地方,被称作“小和硕特”。咱雅班第达本人于1639年从西藏回到准噶尔地方,以小和硕特部为主要根据地从事传教活动,所以,《咱雅班第达传》对小和硕特部游牧地的记载十分详实。小和硕特部的首领为鄂齐尔图台吉(?~1680),是顾实汗长兄拜巴噶斯的长子。顾实汗率领大和硕特部南迁青海后,鄂齐尔图台吉作为原卫拉特联盟盟主的长子和顾实汗的大侄子,他和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一起成为准噶尔地区新卫拉特联盟的盟主,两人被称为“和约尔台吉(二台吉)”③。1666年,五世达赖喇嘛赐给鄂齐尔图台吉以“鄂齐尔图车臣汗”称号,此后被尊为车臣汗。咱雅班第达作为和硕特部出身的高僧,到准噶尔地区以后首先立足于他的义兄弟鄂齐尔图台吉营地上,开始从事传教和建立卫拉特佛教中心的工作。因此,《咱雅班第达传》中对鄂齐尔图台吉营地的记载非常丰富。下面,根据该传记载,一一考述鄂齐尔图台吉营地所在地的位置(自1639年到1680年)。 1639年秋,咱雅班第达到达准噶尔地区后的第一站就是鄂齐尔图台吉在“塔尔巴哈台的哈尔巴噶”④地方的营地,他在那里过了冬。 《西域图志》载:“哈尔巴噶郭勒(郭勒为蒙古语γool,意为河--引者),在烘和图淖尔(指斋桑泊--引者)西,东流五十里,汇入淖尔。”⑤徐松《西域水道记》记该水名为哈尔巴哈:“……有水发自哈尔巴哈卡伦西,东流经卡伦北,德布色格尔河自南经卡伦东来汇,是为哈尔巴哈河。哈尔巴哈河西北五十余里,有巴雅尔河(即哈喇巴扎尔河--引者)。又西北四十余里,有布古什河二源并发……”徐松还援引松筠等奏折:“塔尔巴哈台西北一带,卡伦绵亘千百里,夏展冬撤。其内第三、四、五卡伦,一曰哈尔巴哈,一曰布古什,一曰阿布达尔摩多,近临大河,河名布昆。”⑥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哈尔巴噶河在塔尔巴哈台山北,斋桑泊西南。照此方向查阅乾隆《大清一统舆图》,在塔尔巴哈台山北麓即可发现标有“哈尔巴哈喀伦”的位置,卡伦左侧标有带左支流的一条河,当为哈尔巴噶河(其左支流应为德布色格尔河)。该河今属哈萨克斯坦,河名叫Каргоба。该河源于塔尔巴哈台山北麓,北流到斋桑泊西南一带而止,不入泊。 1642年,咱雅班第达从喀尔喀返回准噶尔地方,在布噶什冬营地与鄂齐尔图台吉一起过冬。⑦ 布噶什河,即徐松《西域水道记》所记布古什河。该书记载,布古什河又名布古图河,为从南流入斋桑泊的一条河。⑧巴得利援引谢苗诺夫的说法,说该河名布噶兹(Bugaz),又名巴扎尔(Bazar)河。⑨实际上,布噶兹河与巴扎尔(又称喀喇巴扎尔)河是不同的两条河,前者的今名为Бугаз,后者则称Базар,一东一西,均在斋桑泊西南方向而不流入湖中。《咱雅班第达传》中的Buγas河是指今天哈萨克斯坦的Бугаз河。2009年8月,笔者一行对该地进行实地考察,在斋桑湖西南一带渡过Базар河,并沿着Бугаз河进入塔尔巴哈台山。Бугаз河仍为一条水量充足的河流。 1644年,咱雅班第达在鄂齐尔图台吉夏营地过夏。应达尔汗绰尔济的邀请,从库克瑟里巴哈纳斯地方出发,经由勒布什、哈喇塔勒一带的鄂齐尔图台吉的努图克,赴额尔齐斯庙。是年冬天鄂齐尔图台吉的夫人在太什必济去世。翌年正月,和硕特各努图克在哈尔巴噶等地,鄂齐尔图台吉赴必济。⑩ 勒布什在《雷纳特1号地图》上的标号为175。据徐松《西域水道记》记载,勒布什“河出萨尔巴克图河北岸、库克托木岭之阴,其阳即库克托木水所发也。勒布什河西北流百三十余里,有巴什罕河由南来会。勒布什河西六十里,有莫霍图水北流而止,不与河通。莫霍图西六十里,为巴什罕河。又西六十里,为萨尔罕河。又西三十里,为博木察罕乌苏河。又西四十里,为察罕乌苏河。皆北流入于勒布什河。……勒布什河西北流,既会诸水,又西北流二百五十余里,迳阿尔噶凌图岭境西、察陈喀喇境东,入淖尔(即巴尔喀什湖--引者)。”(11)在乾隆朝《大清一统舆图》上标为“勒布什必拉”。(12)该河即今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境内的流入巴尔喀什湖的列普瑟(Лепсы)河。2009年8月,笔者等曾对该地进行过实地考察。 哈喇塔勒也是一条河名。《西域图志》载:“哈喇塔勒郭勒,在察罕布呼图鄂拉(鄂拉,蒙古语auγula,意为山--引者)东北。西北流三十里,入察林郭勒。”“察林郭勒,源出汗哈尔察海鄂拉西麓。西北流百里,南会哈喇塔勒郭勒,又西北流八十里,入库克乌苏郭勒,汇入巴勒喀什淖尔。”(13)“库克乌苏郭勒,源出库陇奎(旧音库陇癸--原注)鄂拉北麓。北流三百余里,东会哈喇塔勒郭勒、察林郭勒入于巴勒喀什淖尔。”在乾隆朝《大清一统舆图》上标为“哈拉塔尔必拉”。(14)此河即今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境内的卡拉塔尔(Каратал)河,源于准噶尔阿拉套山(即蒙古人所言汗哈尔察海鄂拉--引者)西南部西侧,汇入巴尔喀什湖。2009年8月,我们对该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卡拉塔尔河之源为两条小河,右支流为喀喇河,左支流为沙扎河,在塔尔迪库尔干以东的铁克利地方汇流成为卡拉塔尔河。 鄂齐尔图台吉夫人去世的太什必济肯定在鄂齐尔图台吉领地之内。据该传记,太什必济也可简称必济。必济是哈喇塔勒河的支流。在《雷纳特1号地图》解释图上的标号为128,源于博罗塔拉的罕哈尔察盖山北麓,与哈喇塔勒河会合后注入巴尔喀什湖。据《西域同文志》载,必济为蒙古语,“山石大小攒聚之谓。”(15)2009年8月笔者曾到此地。当地有必济河与小必济河两条小河。必济河床约5米左右,水清而水流缓慢。必济河流域是水草丰美的地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