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扎萨克托音与布颜鄂特欢游牧地 扎萨克托音与布颜鄂特欢是哈柰诺颜烘郭尔的四子和五子,是顾实汗之弟。 扎萨克托音有子十人。(97)《咱雅班第达传》明确记载,扎萨克托音长子塔尔衮额尔得尼浑台吉于1661年冬在博克多额林哈毕尔噶。(98) 据《西域图志》记载,额林哈毕尔噶山,“旧音额林哈毕尔罕。在古尔班多博克鄂拉西北六十里,和尔郭斯、安济哈雅两郭勒发源北麓,巴伦哈布齐垓郭勒出其南。山脉自额布图达巴东行二百二十里,逾安济哈雅至此。”(99)诺尔布认为,额林哈毕尔噶山指整个天山北麓,东自巴里坤西至博罗塔拉境内。(100)实际上,17世纪时期,额林哈毕尔噶山所指范围并不如此之大,而仅指今天安集海河、奎屯河河源一带,也即现在沙湾县和乌苏市南部一带的山脉。 布颜鄂特欢生六子,(101)长子多郭朗策凌。据《咱雅班第达传》,1647年夏,多郭朗策凌在空格斯的乌克尔博罗素克东面的察克察海阿拉勒筑寨子与巴图尔洪台吉抗衡。(102)据徐松记载,伊犁广仁城所在地之原名为乌克尔博罗素克。(103)据诺尔布的解释,察克察海阿拉勒是空格斯河中游的河中小岛,新疆蒙古人至今称之为察克察海阿拉勒,不过哈萨克人现在已将其改称为阿拉勒道布。(104) 可见,和硕特人的一小支还生活在伊犁河上游的空格斯河,甚至更东边的额林哈毕尔噶山麓。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并不是和硕特的主力。 以上考证了小和硕特部在天山北路的游牧地之分布。现在归纳如下: 在17世纪30至70年代,和硕特游牧地北边从亚梅什湖一带沿额尔齐斯河流域往南到斋桑泊南岸,直到塔尔巴哈台山北麓;从塔尔巴哈台山南经额敏河下游、阿拉湖、伊犁河上游,南至伊塞克湖,西南塔拉斯河上中游,从这里北经楚河中游到巴尔喀什湖,包括巴尔喀什湖东边的广阔地域。这个地域包括今天俄罗斯南部一小部分、哈萨克斯坦巴甫洛达尔州一部分、东哈萨克斯坦州(额尔齐斯河以西)、卡拉干达州东北部、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东部,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伊塞克州、楚河州和塔拉斯州。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四卫拉特人中的仅一个游牧集团居然就拥有如此广阔的游牧空间,几乎是超出了想象。但是,这的确是事实。当然,17世纪时的卫拉特人是游牧民,他们不像现在的定居民一样挤满了整个所属领域,而是自由自在地迁徙在这个广阔地区的大小江河流域、山间谷地和水草丰美的草地。(待续) 注释: ①Г.Н.Румянцева и А.Г.Сазыкина,Раднабадра:ЛУННЫЙ СВЕТ,Историа рабджам Зая-пандиты,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99,pp.2a-2b. ②约·弗·巴得利著;吴持哲,吴有刚译:《俄国·蒙古·中国》上卷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11~329页及附图。 ③Раднабадра:ЛУННЫЙ СВЕТ,Историа рабджам Зая-пандиты,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99,p.4a. ④Раднабадра:ЛУННЫЙ СВЕТ,Историа рабджам Зая-пандиты,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99,p.3a. ⑤《钦定皇域西域图志》,四库全书本,卷二五,水二。 ⑥徐松:《西域水道记》卷五,宰桑淖尔所受水。本文利用的是朱玉麒整理:《西域水道记(外二种)》,中华书局,2005年,第317、319页。下同,恕不再注出。 ⑦Раднабадра:ЛУННЫЙ СВЕТ,Историа рабджам Зая-пандиты,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99,p.4b. ⑧徐松:《西域水道记》卷五,宰桑淖尔所受水,第317页。 ⑨见约·弗·巴得利著;吴持哲,吴有刚译:《俄国·蒙古·中国》下卷第一册,第1149页。 ⑩Раднабадра:ЛУННЫЙ СВЕТ,Историа рабджам Зая-пандиты,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99,pp.4b-5a. (11)徐松:《西域水道记》卷四,巴勒喀什淖尔所受水,第269~270页。 (12)乾隆《大清一统舆图》,“科布多和屯、塔尔巴哈台和屯”,乾隆二十五年铜板,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第90页。 (13)傅恒等:《钦定西域图志》卷二六,四库全书本,水三。 (14)《大清一统舆图》,“科布多和屯、塔尔巴哈台和屯”,第90页。 (15)《钦定西域同文志》卷一,“天山北路地名”。 (16)Раднабадра:ЛУННЫЙ СВЕТ,Историа рабджам Зая-пандиты,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99,pp.5b-6b. (17)徐松:《西域水道记》卷四,巴勒喀什淖尔所受水,第26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