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试论“明《易》道”在《史记》研究中的意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 李叔毅 参加讨论

在这里,帝王的首要条件是本天地好生之德,惠济苍生,王位(权)是帝王之大宝;如有德而无位,则德无可施。众庶拥戴是保持王位最基本的条件;帝王与众庶“亦一阴阳”,互相依存,无众庶便无所谓帝王。在上述前提之下,帝王的职责只有三项:理财--发展生产,保障物质生活条件;正辞(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各有其名,有其名者必须有其德与才,消除“鹊不为鹊、鸟不为鸟”的贤愚无别、吏治昏乱现象;禁民为非--“牧马者,亦去其害而已矣”。为非者(害群之马),或教之,或罚之,甚或杀之。不为非者,则听之任之,使各尽其性。这样的王权王责真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这近乎一种“乌托邦”,但作为学者的一种愿望,一种理想,它却一点也不坏。司马迁以“绍明世,明《易》道”为职志,不惜含辛茹苦,含垢忍辱去完成《史记》,也正是如此。他写《本纪》《世家》《十表》《八书》和《列传》都以此为主要指导思想,他的“原始要终,见盛观衰”,都以此为主要准绳与归宿。在司马迁的书里,五帝三王之所以兴,桀、纣、幽、历之所以亡,秦王朝之暴兴与暴亡,以及“文景之治”之所以成,都可以而且必须从上述《易大传》“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段话中找到最合理的证明。这是《史记》“明《易》道”的较具体较易于理解的方面。如欲从《世家》中找到例证,则可以先研究《汲黯传》,特别是其中的“宏大体不拘文法,”与“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如欲从《合传》义例中找证明,则可以先研究《管晏列传》中:“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其术相反,其功则同,因为《易》道政治学只要在有德、有位、能得人的前提下,做好“理财”、“正辞”与“禁民为非”三件事。
    据上所述,班固说司马迁“尚黄老”是对的,黄老之学是《易》学之一支;其术以“无”为本,始于“太极”,终于“太极”;其政治学就是《易大传》的政治学,说司马迁“贱六经”则不对:《易》为群经之首,司马迁以“明《易》道”为一生最大职志,何况还有“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对孔子的推崇已经无可复加了。司马迁批评的“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只是儒家末流之敝,也许就是直指公孙宏、桑弘羊等冒儒术之名,以苛细苟阿宠荣,以苛细穷民,所搞的那一套;如孔子治单父也是那样,就万难奏效。韩愈以儒学“圣圣相传”的接力站长自任,其实他不深通儒学。如果他了解化而裁之之“变”,推而行之之“通”,他就不会写《原道》闢佛老,因为他所闢的只是以“妖僧妖道”为代表的佛老末流之敝。儒家也有末流之敝,其代表人物为“乡愿”,他应该先闢乡愿,因为他们大都掌权,所以危害社会政治甚于妖僧妖道。“原”老,应原到《易》道上。《金刚经》曰:“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等差。”可见,就其根本立脚点而论,佛道与《易》道初无二致,章学诚《易教下》曰:“佛氏之学,来自西域……反复审之,而知其本原出于《易》教也。”罗根泽在《古史辨》四册序言中有个论断,大意说,中国文化到清末已成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文化。他虽未谈到三家本原皆出于《易》教,但是如果排除三家末流之敝与手段方法上的差异而衡以之“一改百虑,同归殊途”,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要求,的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三家都强调自强不息,舍已从人,与人为善,不过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在世界观上,这三家都主张从无到有;关于万事万物的本源,儒、道二家都说是阴阳二气的激荡,释家则说是魔与道的搏斗,二家都承认世界是“新新不已”的;释家的“生、住、异、灭”连续起来就是儒道二家的“穷、变、通、久”。追求的目标,儒家是“逍遥”,释家是“极乐”。说法不同,手段亦异;但就实质而言,都指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富裕,互相友爱的理想社会。那时,世俗社会不再是“苦海无边”,不会再有人出家为僧或入山修道;门户之见消释,缺少了对立面。儒家也将不复存在了,那才真是“太平世界,寰球同此凉热”。而此种美好世界只有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
    这种世界的确是崇高而有无比的魅力,但是,求其实现需有很高的哲学。东西方哲学必须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但我们必须认准矛盾的主导方面,辩证唯物主义是当代最先进最有威力的哲学,就其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基本点来说,它和《易》哲学相通之处甚多,背违之处则无。当前急需哲学研究工作者排除对《易》学的偏见,不把暂时未懂的术语和道理武断为“唯心鬼话”,“探迹索隐,钩深致远”是需要一番苦工的。严复译《天演论自序》、苏渊雷《易通》、周士一、潘后明《周易同契新探》等书,对此已有很好的开端。他们都承认《易》道是先民经过观察、验证而形成之世界观,且已把“阴阳”与“动力因、质力因”挂钩,进行对比研究。我们经过辛苦钻研把《易》道和辩证唯物主义沟通起来,丰富它、发展它,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文明特色的辩证唯物主义。他的威力必将比现在大得多。我们的祖先没有现代技术设备。但在几千年就发明了干支记时法、指南针、木鸢、炼丹术和火药等等令西洋人惊叹不已的东西。中国的医药、针灸和气功,其方法和理论之玄妙至今尚不可以科技手段作验证。而它们都是《易》道的产物,他们的祖传秘籍都从“太极图”讲起,便是明证。依此推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中国式的辩证唯物主义,用以迎头赶上西方暂时先进的科技水平,也不是绝无可能的。在中国社会历史上,“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真理太多了,人们不应该有民族自卑感,更不应该划地自限。
    从这个高度去理解司马迁为“明《易》道”且写成《史记》,可以认识得更为广阔、更为深刻。如上所述,司马迁在两千年前就已在《本纪》《世家》据《易》道而从历史事实中总结出一种关于“社会治乱兴衰”的规律性原因--或兴或衰,只看有位者能否处理好“理财”、“正辞”、“禁民为非”三件事。
    《平準书》是中国第一篇政治经济史。他用历史事实描述了自秦皇至汉武的经济政策的变迁过程,及其与政治、军事、社会风气的相互影响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已隐约可见。他是根据什么哲学而有此等识力的呢?请看他的结论:
    太史公曰:……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这仍是《易》哲学。刘彻是个不肖子,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使他耗尽祖先留给他的富厚家业。财政拮据,就无视经济规律乱改政策。他不能“正辞”(滥用桑弘羊去打击卜式)以“禁民为非”,当然也达不到“理财”的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