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频发水旱灾害的原因探析(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张崇旺 参加讨论

注释:
    ① 前人涉及江淮灾害成因分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白眉初《少山多水之江苏利害谈》,《史地学报》,1922(2);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自然灾害资料搜集组《安徽地区水灾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安徽史学通讯》,1959(4)、(5);查一民《陈定斋论黄河夺淮之害》,《农业考古》,1986(2);王日根《明清时期苏北水灾原因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2);任重《明代治黄保漕对徐淮农业的制约作用》,《中国农史》,1995(2);梅兴柱《明代淮河的水患及治理得失》,《烟台大学学报》,1996(2);吴沛忠《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及其防治的历史经验》,载张义丰等《淮河环境与治理》,测绘出版社,1996;王庆、王红艳《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演变规律与淮河灾害治理》,《灾害学》,1998(1);卞利《明代中期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矛盾》,《安徽大学学报》,1998(3);张秉伦、方兆本《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张红安《明清以来苏北水患与水利探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6);苏风格《康熙时期黄淮水灾成因探析》,《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② 关于江淮气候,本文参阅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详见蒋德隆《长江中下游气候·第三章气象灾害》,气象出版社,1991;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气候》,科学出版社,1984;向元珍、包澄澜《长江下游地区的四季天气》第二、三、四、五、六章,气象出版社,1986.
    原文参考文献:
    [1]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第二章江淮地区的灾情概况[D].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论文,2004.
    [2] 汪懋麟.与曹峨眉论白乌书[M]//百尺梧桐阁集:(上)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李懋桧.重修城隍碑记[M]//(万历)重修六安州志:卷七.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21).
    [4] 李应珏.泗州直隶州序[M]//皖志便览:卷三.中国方志丛书(224).
    [5] (嘉庆)无为州志·舆地志·风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8).
    [6] 汪之珩.题李子懋煮海图[M]//孙翔.崇川诗集:卷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补42).
    [7] 张隐仁.江淮中间地带的地理概观[J].地学杂志,1935,(3).
    [8] (康熙)望江县志:卷二[M].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20).
    [9] 刘廷槐.仙槎里秋眺[M]//(道光)来安县志:卷一三.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5).
    [10] (光绪)凤台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26).
    [11] 夏子鐊.再续高邮州志序[M]//(光绪)再续高邮州志.中国方志丛书(155).
    [12] (光绪)直隶和州志:卷四[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7).
    [13] (乾隆)历阳典录:卷一二[M].
    [14] (康熙)庐江县志:卷五[M].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20).
    [15] 王士性.广志驿·两都[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6] (康熙)天长县志·马嘉谟传[M].
    [17] (民国)宿松县志:卷二十[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4).
    [18] (民国)宝应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31).
    [19] (光绪)霍山县志:卷一三[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3).
    [20] (民国)重修信阳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12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