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传统规律观的反动,根本否定客观规律的思想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中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即使坚持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人,也已经把规律理解为统计的、几率的必然性,而不是机械的、命定的必然性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对经济学规律的理解,可以看作是这种现代规律论持有者代表性的表述:“经济学的规律只是在平均的意义上才是对的,它们并不表现为准确的关系。”(注: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上册,第17页。)这样一来,以往绝对化的规律崇拜意识便衰落了,曾经作为绝对规律的唯物史观自然同经典力学定律、相对论一样,失去了神圣的灵光,变为一定历史时代的规律,不再具有永恒的品质。 对于唯物史观的这一历史命运,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虽然他们没有脱离他们所处时代的精神,同样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纯粹自然的、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支配的进程,但他们又不是时代精神的简单模仿者,而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他们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把客观规律(注:在黑格尔那里是绝对理念、世界精神。)和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真理认识)区别开来,把相对性赋予了人心中的真理,认为一切认识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历史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人们便能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即是说,一定历史范围内人对真理或规律的认识始终是有限的,受着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任何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规律认识都不是绝对的、超时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们为此多次指出要用不变的、终极的真理的标准来衡量人类的历史,那将是无知荒谬的,科学永远不能通过对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认识的终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154、562页;第4卷,第212、515页。)。我们如果把唯物史观放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开阔的视域内来认识,我们对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命运又有什么忧虑的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