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史略》及其在日本的影响(6)
明治维新时期,改革不无阻力,上层的政治斗争有时还很激烈。在学术上,汉学、日本国学、西学之间的冲突也时时出现,这都是不争的史实,然而在社会基层,我们却看到另一幅景观,无论是倾向于汉学、国学,还是西学,都看中了“史略”这一撰史形式,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契合点。在这里,各派学术相互兼容而绝少冲突,汉学的“史略”、日本国学的“史略”以及西学的“史略”,在同一文化潮流里共振,对于明治维新的大局有益而无害。“史略”热又一定程度上宣泄了汉学、国学学者的失落情绪,起到化解一部分矛盾的作用。因此,《十八史略》在日本再一次充当了积极的历史角色。 明治之后的大正年间(1912~1925),各种版本的《十八史略》仍在刊印流行,承接明治时期的学术成果,还出现如《十八史略国字解》[8]之类学术价值较高的著述。其后历史多变,风云四起,“史略”文化朝悄然回落。但尽管如此,《十八史略》仍然为日本人士所常常阅读,原书及相关著述时有出版。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学登文库”、“汉文丛书”、“汉文大系”,“新释汉文大系”、“中国古典新书”、“中国古典鉴赏”、“中国古典百言百话”、“PHP文库”、“大日本汉文学”等等丛书,都收入出版了《十八史略》,单书刊印更连绵不辍。讲解、研讨、改编之书也不断问世,如中山久四郎《十八史略详解》(大同馆1932年版)、岛田中一《参考十八史略通解》(有精堂1935年刊行)、片冈直道《十八史略物语》(凤文书林1947年刊行)、伊藤肇《十八史略的人物学》(PRESIDENT社1980年版)、森下修一《完译十八史略》(近藤出版社1983年版)、守屋洋《十八史略的人物列传:英杰贤人》(PRESIDENT社1992年版)等等,不胜枚举。至于常石茂、驹田信二合著之书,叙述截止至南宋的中国历史,内容、文字皆作者自撰,却名为《新十八史略》(河出书房新社1981年版),这简直把“十八史略”当作中国古代史的代名词了。看来,“史略”文化潮已给日本学术文化留下去不掉的《十八史略》情绪。正如《十八史略的人间学》一书作者守屋洋所说:“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日本人,也许没有不熟知《十八史略》的。这是将漫长历史向初学者予以通俗易懂地概括总结之书,自古在日本被广为阅读。倘若追寻本源,则我们日本人的中国历史素养,是这本书所培育起来的。”[18](《前言》)《十八史略》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只是一个具体的事例,众多的中国古代史籍以及整个中国传统史学在日本的影响,应当具有更为丰富、深刻的内容,值得予以系统地考察和研究。 原文参考文献: [1]立斋先生标题解注音释十八史略[M].日本翻刻明正统六年本。 [2]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影印。 [3]乾隆吉安府志[M].清乾隆四十一年刊本。 [4]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M].明刊本。 [5]历代十八史略纲目[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 [6]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标题事义明解十九史略大全[M].明嘉靖十二年至善堂刊本。 [8]桂五十郎。十八史略国字解[M].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24. [9]实隆公记[M].日本:足柄制版印刷株式会社,1963. [10]长泽规矩也。和刻本汉籍分类目录[M].日本:汲古书院,1976. [11]高阶英吉。鳌头十八史略读本[M].日本明治十二年刊本。 [12]标记增补十八史略[M].日本明治十二年刊本。 [13]村山隆。十八史略便蒙[M].日本天保八年刊本。 [14]近藤元粹。笺注十八史略校本[M].日本明治十三年刊本。 [15]大贺富二。标注十八史略读本[M].日本明治十五年刊本。 [16]增田贡。头书十八史略后编[M].日本明治九年刊本。 [17]石村贞一。国史略[M].日本明治二十二年刊本。 [18]守屋洋。十八史略的人间学[M].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86.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