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的《史通》(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 代继华 参加讨论

四库馆臣引用《史通》的记载内容对部分史书加以多方面的考证,主要有:
    考史书的撰写者和时代。如,《邺都故事》,唐志虽称肃代时人马温撰。“而《史通·书志》篇曰,……北则有《洛阳伽蓝记》、《邺都故事》。则《邺都故事》在刘知几之前,唐志所言,亦不足为证。”(33)又如,《梁书》独署姚思廉名,“盖(魏)征本监修,不过参定其论赞。(案此据《史通·古今正史》篇,魏征总知其务,凡有论赞,征多预焉之文。)独标思廉,不没秉笔之实也。”(34)再如,考《隋书》只署魏征、长孙无忌二名的原因。四库馆臣列出《史通》所记有关《隋书》多位作者的姓名,再结合自己对残存于《隋书》中纪传表志的作者的姓名考证,提出“此书每卷所题撰人姓名,在宋代已不能画一。至天圣中重刊,始定以领修者为主,分题征及无忌也”。(35)
    考书籍的残缺以及补缺情况。如,《史记》存在缺文十篇的问题,张晏说是“迁殁后亡”。“刘知几《史通》则以为十篇未成,有录而已,驳张晏之说为非。今考《日者》《龟策》二传,并有太史公曰,又有褚先生曰,是为补缀残稿之明证,当以知几为是也。”(36)又如,魏收《魏书》发生阙佚,后人补之,但未指明出处,使人不明依据何书所补。《太平御览》“所载孝静纪,与此书体例绝殊。又有西魏孝武纪文帝纪废帝纪恭帝纪,则疑其取诸魏澹书”。此外,四库馆臣还进一步以“刘知几《史通》云,澹以西魏为真,故文帝称纪”的记载来印证与《太平御览》所记是相同的,以支持自己关于《魏书》“疑其取诸魏澹书”的说法。(37)再如,李百药《北齐书》至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残缺不全”记载。有后人取《北史》以补亡,但因收罗材料不广不全,出现“俱无论赞”、“有赞无论”或“有论无赞”的情况。“《史通》引李百药《齐书》论魏收云……今《魏收传》无此语, 皆掇拾者有所未及也。”四库馆臣提出:《北齐书》“大致仿《后汉书》之体,卷后各系论赞”的结论。(38)考史书篇卷的多寡。如,梁萧子显撰的《南齐书》,有60卷和59卷之不同记载,刘知几《史通》所记为五十九卷,“不言其有阙佚”。四库馆臣“疑原书六十卷为子显叙传,末附以表,与李延寿《北史》例同,至唐已佚其叙传,而其表至宋有存,今又并其表佚之。故较本传阙一卷也”。(39)又如,姚思廉《梁书》,“《旧唐书·经籍志》及思廉本传俱云五十卷,《新唐书》作五十六卷。考刘知几《史通》谓……五十六卷。则《新唐书》所据为思廉编目之旧,《旧唐书》误脱六字审矣。”(40)
    考“十志”编入《隋书》的缘由。《隋书》“十志最为后人所推,而或疑其失于限断”。四库馆臣以《史通·古今正史》篇所记的相关内容为根据,云:“当时梁陈齐周隋五代史本连为一书,十志即为五史而作,故亦通括五代。其编入《隋书》,特以隋于五史居末,非专属隋也。后来五史各行,十志遂专称隋志,实非其旧。乃议其兼载前代,是全不核其始末矣。”(41)
    考《后汉书》的“论赞”置于卷末的时间。因“隋唐志”均别有范晔《后汉书论赞》五卷,而“宋志”始不著录。四库馆臣“疑唐以前论赞与本书别行,亦宋人散入书内。然《史通·论赞》篇曰:马迁自序传后历写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变为诗体,号之曰述。蔚宗改彼述名,呼之以赞。固之总述,合在一篇,使其条贯有序;蔚宗后书,乃各附本事,书于卷末”。“则唐代范书论赞已缀卷末矣。史志别出一目,所未详也。”(42)
    考《洛阳伽蓝记》本有“自注”。四库馆臣据《史通·补注》篇所曰,认为《洛阳伽蓝记》“实有自注,世所行本皆无之,不知何时佚脱。然自宋以来,未闻有引用其注者,则其刊落已久,今不可复考矣”。(43)考一书二名。“刘知几《史通》称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然汉志惟作晏子,隋志乃名春秋,盖二名兼行也。”(44)引用刘知几《史通》的记载,以证明朝“万历以后”所“忽出”的《十六国春秋》百卷本,并非北魏崔鸿所撰,实为“伪本”。(45)清张愉曾撰《十六国年表》,其从父张潮写“跋”称:“不识崔鸿何以不列年表,今得此书,可以补其阙略。”四库馆臣曰:“考刘知几《史通》,崔鸿原书实有表。屠乔孙等作伪本时,偶漏撰此篇。潮未及考耳。”(46)以示因检书不全而出现结论不妥的毛病。等等。
    四库馆臣充分利用《史通》的文献价值考订了唐朝以前的部分史书,是利于当时、惠及后世之举。不少考证结果,已成定论,而为近现代人阅读和研究唐朝以前史书扫清了不少障碍,有的已经成为今天的常识。这些都是他们对历史文献所作出的共同贡献。由于四库馆臣并非专门进行考证,大致是根据“史部”编写“提要”所碰上的问题,随书、随人、随事等而考证,缺乏考证方法的总结。对于怎样去做考证,“乾嘉学派的考据家只偶而谈到三言两语。”(47)不过,在借用《史通》或其他典籍的记载来进行史书考证的实践中,四库馆臣治学严谨,引据详明,考订精审,辨析准确,大约也不算虚语。
    三、利用《疑古》《惑经》以行思想批评
    史学本来就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经世思想是意识形态中最活跃的部分,因为一切文化都是社会需要和经世的产物,所谓纯学术也只是经世思想的异化。”(48)“史部”作为对中国传统史学遗产的一次大总结,同时也担负起整肃思想的任务。四库馆臣的“经世”思想比较复杂和矛盾。一方面,“今所采录,惟离经叛道,颠倒是非者,掊击必严;怀诈狭私,荧惑视听者,屏斥必力。”(49)另一方面,他们提出:“文章德行,在孔门既已分科,两擅厥长,代不一二。”为此只得用“论人而不论其书”和“论书而不论其人”的“变通”(50)方法以便保存更多的书籍和采择一些有用的学术主张。不过“人”与“书”相分离,本不是一种正确的评论方法,评论是很难到位的,但在当时考 证风靡一时的学术环境中,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史通》中的《疑古》、《惑经》等文,从历史记载真实性的要求出发,对于《尚书》、《春秋》、《论语》的记事多所批评。此后历代学人都对刘知几的“疑惑”颇多指斥。四库馆臣也不例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