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有关东汉侍廷里父老僤的几个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金光 参加讨论

秦末,陈涉起而自立为楚王,郡县多杀长吏以应陈涉。沛县令亦准备帅沛中“子弟”起而响应。县吏萧何等以为县令以秦吏身份反秦,恐子弟不信从,因建议召集诸亡命在外者以胁迫沛中现在子弟。沛令于是命樊哙召刘邦。此时刘邦之众已聚会有数百人之多。等刘邦来到,沛令后悔,恐有变故,于是闭城门而守。此时沛中“父老”、“子弟”尚为沛令所用。于是,刘邦“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高祖,欲以为沛令”。沛“诸父老”并拥立刘邦为沛公。“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1](《高帝记》)
    从沛县形势来看,这几乎仍是战国城守的系统,是一种农、军、政一体化的余绪。《商君书·兵守》讲城守之法,要对其居民进行分类统编,分为壮男、壮女、男女老弱之军。《墨子·备城门》等篇更谈到离乡民遇敌入保城郭,城邑中还住着他们的头人“三老”。从战国一直到秦末沛县的情况来看,其城守共同特点,便是对民军的编组,而且民军在城守中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这种城守之法,仍然拖着官社政社合一性实体邑的尾巴。
    从刘邦取得沛县、立为沛公的前后形势来看,沛中父老态度的向背,乃是成败关键之所在。这些父老就是各家父家长,自然决定着各家子弟的去向。沛令与刘邦都在争取沛父老的支持。沛令用父老帅其子弟为其守城。刘邦则策反沛父老。结果他成功了,并靠诸父老的信任与支持,建立起一支拥有3000人的“子弟”兵队伍,作为他打天下的基础力量。刘邦西入咸阳,还军霸上,仍是“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2](《高祖本纪》)此处刘邦还是通过争取关中父老们的支持,以稳定关中局势。
    从刘邦所召,除父老外,尚包括豪杰在内,而其说却仅以“父老苦秦”动之来看,可见“父老”的名义和行动,在乡邑是最具号召力的。不论此“父老”为里中所推领袖,抑或为各家父家长,然其共同身份特点则是作为各家子弟之长辈存在的。因之不论国家政权是否提倡尊老与老人政治,然而,父老们在乡里社会中却依然都是自然的领袖力量。尽管如秦,其专制主义集权制以里伍相牧司为基础,并不以父家长统治为本,父家长权威在家内扫地,然而这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父老”在社会活动领域中的领袖地位。这也是传统农业社会所决定的。为秦所打击和排抑的三老、父老、豪杰等社会势力,在秦末,则成为反秦者的社会基础势力之一。陈涉起义,一至陈,便“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2](《陈涉世家》),以之共同参与并决定军国大计。陈涉也是接受三老豪杰们的建议与支持,而自立为王的。陈之三老豪杰中就包括了“父老”这个部分。
    在平时的行政运转中,也少不了父老们的合作。汉张敞为守京兆尹,“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张敞“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闾里以为长者”[1](《张敞传》)。可见父老又是乡里人事的知情者。尹赏治长安也是“部户曹掾吏,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捍,持刀兵者,悉籍计之”[1](《尹赏传》)。在里的公共庶务中,也由父老共同办理。《汉书·于定国传》云:“始定国父于公,其门闾坏,父老方共治之。”在求雨、止雨的宗教性社会活动中,也少不了父老们的参与。董仲舒《春秋繁露·止雨》云:“里正、父老三人以上,祝一人。”父老非里吏,然却是一特殊人物群体。
    父老群角色,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他们本来就是古代形形色色的共同体中的头面人。在官社体制下,充当父老的条件有二:一为闾里高年;一为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是道德模范人物,堪为闾里表率,为里人所倾心向往,自然构成闾里核心。高年与高德,使其成为维护闾里公共秩序的自然领袖,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愈是早期,愈是如此。东汉何休在注释官社井田闾里社会组织状况时说:“在田曰庐,在邑曰里。一里八十户,八家共一巷,中里为校室。选其耆老有高德者,名曰父老;其中辩护亢健者为里正。皆受倍田,得乘马。父老,此三老、孝悌官属,里正比庶人在官。吏民春夏出田,秋冬入保城郭。田作之时,春,父老及里正旦开门坐塾上,晏出后时者不得出,莫不持樵者不得入。五谷毕入,民皆居宅,里正趋缉绩,男女同巷,相从夜绩至于夜中,故女功一月得四十五日,从十月尽正月”[3](“宣公十五年”条何休注)可见,“父老”与“里正”都是里事的管理者,他们都是政府选任。只是条件不一。充当父老者,必须为“耆老”且“有道德”。里正,则为“辩护亢健者”,是闾里强人。秦简《法律答问》云:“可(何)谓‘(率)敖’?‘(率)敖’,当里典谓也。”“率敖”即与“辩护亢健”一致,可见秦之里典与何休注之所谓里正,其条件是有继承性的,到汉代一个时期,充当父老的条件则有所变化。除了耆老高年外,尚须有一定“訾”财作为条件。
    在汉代,父老同里正一起参与里中的管理事宜,其身份介于宫私之间,可谓半官半私。汉代父老活动的例子,在文献上的记载已如上引张敞、尹赏、于定国等《传》中。今在汉简中也可见到确凿的例证。如居延出土的秋赋钱封检文字曰:
    荧东利里父老夏圣等教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