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有关东汉侍廷里父老僤的几个问题(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张金光 参加讨论

侍廷里何以造建父老僤并置田,以及将田“借与”“里父老”?了解此问题很重要。从其约束文来看,该里于明帝永平十五年六月“造起僤”,“敛钱”“买田”,并将此田“借与”“僤中”,“当给为里父老者”,令其“得收田上毛物谷实以自给”。这里把侍廷里建僤置田的目的讲得很清楚,那是为了给充当本里父老者提供一份可以“自给”的田地。至于何以“借与”“里父老”田地,令其“自给”,这还须从其时充当里父老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前已言之,“里父老”是界于官民之间的特殊人物,他负有许多社会职责,然而却又没有官俸。这些公共社会活动当然要付出一些代价,别的不说,仅时间一项就要花费很多。这些花费在古昔村社盛期,是从村社公共积累中开支的。在官社体制下,是由官社开消补给的。而今村社早已消亡,官社亦不存,乡里公共财产日渐缺乏,甚至已无半点,在小农社会里,别说破费金钱,仅时间一项,小民就赔不起。因之,在村社消亡,官社不存的情况下,“里父老”这等公职,已类同于后世的一种职役,一般贫户是做不起的,一般人亦不乐为之。约束石券文言:“当给为里父老者”,已露职役的味道。“给”即“给事”,“给为里父老”,实即从事里中职役。此等民间社会活动人物又是少不了的。然其经费在官社不存的情况下却无着落。这也就是为什么此时在某些乡里民间充任里父老的条件附加有“訾”一项的原因所在。像“里父老”之职,不拿官俸,但还要上应官差,傍事于民事活动,实在是需要有一定家产资财做为基础的。
    东汉左雄曾指出过“乡官部吏职斯禄薄,车马衣服,一出于民,廉者取足,贪者充家”[7](《左雄传》)。乡官部吏本有禄俸,其车马衣服等活动费用,尚须赋敛于民间;那末,如“里父老”这种无官俸的闾里头面代表职务,其活动费用将安出?在闾里缺乏公共积累,而里父老又不能自出的情况下,只能向里民聚敛,此则更易形成陋规。为此而侍廷里建僤置产,一次性敛钱买田82亩,以将此僤公田“借与”“当给为里父老者”的方式,令其“自给”,作为对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活动之破费的补偿,这是极顺理成章且符合事实的结论。从此约束石券文内容来看,丝毫捉摸不到如俞先生所说“容田”“是供应礼仪活动需要的一种经济来源”,以及供“春、秋二社一类活动”之用的意思。
    七侍廷里父老僤成员与侍廷里里民之关系问题
    前引黄文认为,此父老僤“是由侍廷里中有一定资财的、有充任里父老资格的25家自愿组织起来的”。宁文亦认为“僤的参加者又限于家产水平有资格充当里父老者,即里中较富有的人家”,父老僤25人“并非侍廷里的全部人户”。俞文又稍有所差异,认为题名的“二十五‘父老’,当非僤的全部户主”。按,上述三家说有一共同点,即认为题名的25人全部为富户,亦即“有訾”之资格充当里父老者。其所不同者,黄、宁二人则认为25人非里中全部人员,而是僤的全部成员,若此则又可以说这是由富裕人家组成的富人僤。俞氏则以为25户只是僤中部分户人即富者。此三家说皆误。因为,(1)其说与约束券文之规定处处大相抵牾。前已论之,该里任职父老仅只1人,那末,何以预选出25家“有訾”充任者备为父老?再结合里的组织规模而论,于此小小的基层民里范围之中,预选出如此众多人户以充任里父老,此乃自古及今从未有之荒谬制度。(2)券文称“其有訾次”、“訾下不中”、“皆訾下不中”三言,全系为一父老设定之辞,而并无丝毫预选定25户人家作为父老之意。侍廷里父老一职,乃是随时照标准比量而定1人为之,而绝非预定25户作为一劳永逸的里父老之选的。(3)再说,若照三家说逻辑,则是由富人负担了为全体里人服事的“里父老”的费用。这不是合理负担,在制度和民间习惯上都讲不通,亦行不通,因为富人绝对不答应。在官课公赋之中,逋欠大抵皆在富人,而小民则多受侵欺,无力逃避。于此等闾里民间事中,富人安肯慷慨解囊,而为全体里民用事者以提供永久性经费?(4)若果系25户富人集资置产以为里父老提供经费,则将是一方了不起的善事德政,亦必勒石颂扬。若宛县富户张景“以家钱”,为南阳郡“义作土牛”,而立碑记其事然。[8]可是,从侍廷里父老僤约束石券来看,却丝毫未露富人集资为全里民谋福利之意。黄、宁二先生皆只以2460钱一般农户无力缴纳为由,来推论25户皆富人。此究嫌缺乏说服力。(5)其实约束文中本有内证,表明25户原非全有资格“给为里父老者”。约束文“其有訾次当给为里父老者”、“訾下不中”、“皆訾下不中父老”云云,便是无可辩驳的强力证据。既称“其有訾次”、“訾下不中”、“皆訾下不中”,可见“僤中”目下必括有“无訾次给为里父老者”一部分人户。可证,上引三氏肯定25家“为有资格充任里父老”者的结论,是绝对错误的。只有这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以为在约束石券题名的25户人,即僤中全部成员,此僤的全部成员也就是侍廷里的全部里民户人。从这种意义上说,此里与僤,在人数上是合一的。其中并非尽为有资格充任里父老的富人。从约束文来看,此实为由侍廷里全里民户集资兴僤置产,以为充任本里父老者提供一份活动费用的补偿。这本是在官社经济体消亡之后,民间互助公益的简单而又合宜的习惯。此亦即此僤何以名为“侍廷里父老僤”的道理所在。
    综上所述观之,“侍廷里父老僤”,完全是一种闾里民间自为组织,带有民间自助性质。这是官社不存之后,由于政府行政和闾里社会民事的需要,传统父老的活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在闾里缺乏公产积累的地区和时期内,里父老的活动费用是没有着落的,政府不拨给,也只有“一出于民”,聚敛是必然的。侍廷里父老僤,就是在这种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为解决里父老活动费用补偿问题,以求一劳永逸之便而组建的。此父老僤的上源与农村社会共同体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代,像侍廷里父老僤之类的僤组织,其他尚不知有几许?将来定能有更多的发现。
    【参考文献】
    [1]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公羊传[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7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乙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6]武威地区博物馆。甘肃武威汉滩坡东汉墓[J].文物,1993,(10)。
    [7]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郑杰祥。南阳新出土的东汉张景造土牛碑[J].文物,1982,(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