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华夷变态》与清代史料(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 王勇 孙文 参加讨论

此后数十年,国内在《华夷变态》和“唐船风说书”的研究与利用方面不见有任何进展,但这并不表明国内学者对这部分史料和这段历史事实漠不关心。继谢国桢对《华夷变态》的介绍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周一良也曾指出《华夷变态》的重要价值并期望史学界能将其译介到中国来,表明国内学者对此是非常关注的。只是因为《华夷变态》的各种底本--“风说书”均秘藏于日本各有关机构,难以寓目,再加上“此书所收报告为当时流行文体‘候文’,比较难懂”[6]321,致使我国学者虽知其于中日关系史研究之重要,但却五条件对其进行研究。
    近来随着中日关系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国内一些学人开始零星地利用“唐船风说书”进行相关论题的研究。如华立1997年发表的《“唐船风说书”与流传在日本的乾隆南巡史料》(载《清史研究》1997年第3期),可能是中国学者中第一个以“唐船风说书”为主题的报告。该文虽然旨在介绍日本学者松浦章披露的三条有关乾隆南巡的史料,也表明中国学者开始接触“唐船风说书”的史料并且有意识地利用相关史料开展研究。200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于桂芬专著《西风东渐:中日摄取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专节讨论“风说书”制度。2003年,南炳文发表《“朱成功献日本书”的送达者非桂梧、如昔和尚说》一文[7],针对某学者对《华夷变态》所录《朱成功献日本书》的误解进行辩证。刘小珊的《活跃在中日交通史上的使者--明清时代的唐通事研究》一文[8],对唐通事的起始和世袭、规模和职责等等问题作了探讨。
    总的来说,国内学界对《华夷变态》的利用至今仍是零碎的,与“风说书”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及其展示的研究可能性是极不相称的。或许是由于中国本身历史的厚重、文献的丰富,长久以来我们疏于对国外史料的系统研究。从清代中日关系史的角度来看,依据中国史料的研究仍然有着广阔的空间。但是,“唐船贸易”作为维系清初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纽带,对在其航路的终端--日本形成的大量相关史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是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三、《华夷变态》在清史领域的价值
    历史科学的研究有赖于史料的保存、整理、公开和科学地使用,史料的性质及其价值直接影响着相关历史研究的结论。《华夷变态》因其所录“风说书”是日本在锁国时代对到日商船进行随时采录的口述资料,内容广泛而且多是船员的亲历亲见,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在清史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如日本学者浦廉一为排印本《华夷变态》所作的长篇解题《华夷变态解题--唐船风说书之研究》中说:“即便是拿出每一件‘风说书’来看,其大部分也绝非街谈巷议之集成,而且,除了一般的口述之外,甚或有时一并提呈诏敕、檄文、公函等的原文,因之绝不可轻视其史料价值。而且即便是街谈巷议之类,也具有其相应的史料价值。”[5]71
    国内学者谢国桢在《增订晚明史籍考》中注意到“唐船风说书”包含的清代史料:“是项资料主要为唐船风说书,并杂以和兰陀(‘荷兰’的日语译音--引者注)‘风说书’,其中所记者多为中土当时之敕谕、咨文、檄文、实务论策等。”[2]99并举例指出其史料价值:“清乾隆间严文网之禁,藏吴三桂檄文者罪且至族,今此本俨然具在,不可不谓珍本;且其他海外诸风说,亦皆研究中日及南洋交通之重要资料也。”[2]995
    赴日商船总能带去最新的海外消息,尤其是中国政局和社会文化动态,成为日本政要关注的对象。因此,《华夷变态》及其收录的“风说书”对于清史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参考意义。兹举例如下。
    1.清初中国航海史。对“风说书”所记赴日商船的出发港、航行路线、船头(船长)的赴日经历、船只航海次数、到达日本所需的时间、航行周期等问题进行详细考察,可以得出一些比较清晰的数据,为清初的中国航海史和交通史研究开辟重要的史料来源。我们还可以通过“风说书”所记内容考察赴日船工的来源,对其赴日之动机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对日贸易对当时中国沿海地区民众生活的影响,研究对日贸易在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风说书”所记述遭遇风浪的赴日商船数量和时间,也可以了解当时所经过海域的气候条件和海上风暴、潮流情况,以及海难应对机制等。
    2.清初中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史。“风说书”的内容广泛,史料价值丰富,仅“风说书”的标题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风说书”的标题多以“(进港顺序)+(出发港名)+船人口述”的形式出现,即“风说书”是以赴日船只的进港时间为序、以船只的出发港为名编号的。考察“风说书”的标题,不仅可以了解该年度正式到达长崎港并接受登记检查的船只数量,也可以考察所有船只的出发港,并据以了解中国内地沿海各省以及东南亚地区海外贸易状况。
    笔者根据《华夷变态》存录“风说书”提供的进港顺序号,对1674年至1728年驶入长崎的“唐船”数量进行了统计,有不少于3059艘商船到达日本,其中有820艘船没有留下“风说书”,或者《华夷变态》失载。考察赴日商船的成分和归属,通过统计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到日商船的数量变化,可以了解东南沿海地区政治势力的更迭及其给赴日商船带来的影响。我们如果能确定某条船在不同年份以不同出发地名称出现,就能知道东南沿海地区商船的活动地域,以及主要货物集散地的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