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论朝鲜王朝《时政记》之纂修及其特征(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孙卫国 参加讨论

第二,朝鲜王朝《时政记》的内容并非完全以国王及朝廷为主,所包括的范围更广泛,乃是“国家礼乐、刑政、制度、文(物),为见行事务关于大体者”。凡朝中一切礼乐制度正在实施者,皆是所书范畴,其特别强调“但书见行之事而已”,那些以前虽有但不再实施的制度不在所书范围之内。其中虽包括国王之举止言行,但不是重点内容,反而着重于现行制度的记述,这与唐宋不同。对于这种差异,朝鲜君臣也很清楚。成宗年间经筵日讲之时,讲及武周时期的《时政记》,成宗问朝鲜《时政记》何以为之,左承旨李克基对曰:“今之《(时)政记》,只撰集诸司文书耳,唐时则不然。宰相畏其物议,故撰之饰美掩过耳。大抵史官畏大臣害己,故不直书其事。”[14](卷77,成宗八年闰二月丁卯)尽管这里对唐朝《时政记》的评价并不确切,不过其所言朝鲜之《时政记》“只撰集诸司文书”则基本恰当。其之所以将现行的制度文书全都包罗进来,乃是担心若不编辑成册,很可能会散漫无存。世祖年间大司宪梁诚之曾上书言:“《时政记》不可不急也。若岁月差久,则文籍散失,国家大典,诸臣拟议,泯没无传,诚为可虑。乞自壬申五月,至今丙戌年十一月,议政府、六曹、台谏、承政院文书,聚于春秋馆。”[10](卷40,世祖十二年十一月乙酉)可见,乃先是将朝中各衙门的各种文书送交春秋馆收藏,史官就在这些文书资料基础上编成《时政记》。《时政记》是实录最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大抵《实录》修撰之例,《承政院日记》、《时政记》、《经筵日记》、诸司《誊录》,凡可考文书悉皆裒集,分年分房,使各斤(斧)正编辑。诸臣史草,随年月日,直书全文,附入其间,片言只字不得有所增减编成”[19](卷30,燕山君四年七月乙卯)。可见,《时政记》是编修实录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其编撰的最初动机也是为实录准备材料的。
    同时,《时政记》并非只是记叙史实,而是有许多评论,几乎每一条史实史官都附上自己的评论语,甚至对国王的行为他们也敢于评论,这同中国的史书不同。仁祖九年(1631年,辛未)《时政记》中,多未附评论语,引得春秋馆史官不满。春秋馆诸堂上启曰:“史臣之设,不但为记录时政而已,所以褒贬是非,以为后世公论者也。今此冬等褒贬时,考见辛未年《时政记》,则全无史断之语,殊失修史之体。当该史官请推考。”[20](卷27,仁祖十年十二月甲戌)故而《时政记》中,史官评论相当重要。不过,评论是否得体,则是考察史官的一条重要标准。全湜(1563-1642年)讲了一个随意乱评的例子:
    以记注官仕宣宗实录厅。一日,见《时政记》中有尹相斗寿在湖南状启,盖军粮措备事也。语不紧切,特循例催攒者也。史臣赞之曰:“以如此忠诚才识,不难于廓淸恢复,而为柳某(西厓)所沮,不得设施,呜呼痛哉云云。”其日堂上吴判书亿龄、郎厅则校理朴思齐、修撰朴曾贤及余也,相顾不即取舍。朴曰:“可以抹去矣。”余曰:“修史大事也,言虽不伦,不宜任意去取。徐待总裁官齐坐,处之如何?”吴曰:“是言是矣。”即付长标朱书以识之。不久,总裁官来坐,三房堂上亦会,一坐传看,皆笑之。总裁亲自抹去曰:“如此之处,如此议处甚善云。”[21](卷6《随手札录》)
    全湜所讲的故事,乃是史官评论不合情理。他因此评论曰:“国朝设史官,例以新进少年,主莫大之事,以致论议如此,岂不谬哉!如使久于谙练稍有识虑者当之,虽不免为知己有所云云,而岂于尹相事,有如此笔法哉!可笑可惧也。”[21]可见,新进史官任意褒贬、不着边际,实在有些过分。但是《时政记》中又必须有评论语,如何写出恰如其分、论断得体的评论语来,并非易事。尽管《时政记》现皆不存,但《朝鲜王朝实录》中的史评相当丰富,或许是受到《时政记》的影响,将这种评论继承下来了。
    第三,《时政记》所涉范围固然广泛,所书内容也力求详尽,一旦有缺,总设法补修。“为史官者备记时事,虽其职分,然其见闻所及,人物贤否得失,与夫秘密等事,务要详悉直书。”一旦有缺,当立即补修。仁祖初年发生李适之乱,“江都之变,本馆实录、《时政记》之移置者,尽皆散失”[20](卷34,仁祖十五年二月丁酉),致使“《光海日记》、《时政记》,散失殆尽,购得之数,不满十分之一矣”[20(卷4,仁祖二年二月丙午),一方面追究当时负责《时政记》等史书保管的史官检阅金光炫的责任,“以《时政记》、《日记》移置江华事,受点之后,未及输运而尽为散失。虽缘事势忙迫,駄马不具之致,而其不察职事之罪不可不惩,请命罢职”[20](卷5,仁祖二年三月戊午)。另一方面,组织史官重新补修,“请依《政院日记》修正例,别出兼春秋二员,收合各处所存朝报及其时史官家藏草册,使之逐日仕进,与时任史官,同察修正,而本馆堂上,亦令输回检饬”[20](卷6,仁祖二年五月戊午)。“《时政记》修正事,已为设厅,将依当初建请之意,撰集填补矣。”[20](卷6,仁祖二年六月辛亥)得以批准。
    第四,实录未编前,保存《时政记》也有一套完整制度。《时政记》编修完毕后,乃由春秋馆“私自藏置,以待收纳”。当曝晒之年,方要求史官将《时政记》稿交付忠州史库收藏,以后作为实录编修之史料。实录修完之后,《时政记》与史草一并洗草不存。孝宗年间,《仁祖实录》修成后,实录厅上书征求如何处置《时政记》,认为“实录今已完毕。初草、中草及史官《时政记》,皆应入于洗草之中”。但有人认为“《时政记》当还于春秋馆,不可并洗”,随引起争论,询问以往史官前朝的处置办法,“则皆不能记忆云”,故而《时政记》是否洗草,实录厅官员“不能遽尔断定”[18](卷10,孝宗四年六月庚申)。四年后,有史官认为“或以为《时政记》,则不可并洗云。无前例可据,而揆以事势,则累朝史记,不可以两件流传”[18](卷19,孝宗八年九月庚申),最后得到国王批准,将《时政记》与史草一并焚毁。以后《时政记》皆在实录编完后,与史草一并毁掉,大多采取洗草的办法,乃是将这些史书放入汉江之遮日岩处,以水将文字洗掉,而将纸浆留存,作为制新纸的原料。肃宗年间,想改修《显宗实录》,但《时政记》已被洗草,“今当改修,无可考据。自己亥至甲寅,史官私藏草本,请使收纳”[22](卷10,肃宗六年十月庚寅)。可见,《时政记》在实录修成之后一并洗草,成为后来遵循的一种定制。英祖年间,亦是如此。英祖七年(1731)五月辛巳,国王与朝臣讨论实录编完后如何处置《时政记》,英祖决定:“先朝实录,事体至重,洗草之时,不宜埋没,故尚今迁就,意故有在。而《时政记》不宜一向留置于馆中,速令洗草可也。”[23](卷29,英祖七年五月辛巳)英宗八年(1732年)三月庚午,史官请曰:“《景庙实录》既成,《时政记》及中草,臣等请与实录堂郎,齐会遮日岩,依旧例洗草。”得到批准,是日实录堂郎会遮日岩洗草[23](卷31,英祖八年三月庚午)。宪宗四年(1838年)闰四月己亥,“纯宗朝《时政记》及实录初草、中草、初再见,洗草于遮日岩”[24](卷5,宪宗四年闰四月己亥)。因此,实录修成之后,《时政记》与实录之史草一并洗草,成为朝鲜后期的一项制度。尽管朝鲜花费很大人力物力编修《时政记》,但只是为编修实录提供资料,一旦实录编成,《时政记》与史草一样皆被洗草,不再保存。所以尽管朝鲜王朝现今还保留了很多像《承政院日记》这样的日记、《备边司誊录》这样的各司誊录,却无《时政记》留存,充分说明《时政记》编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实录编修保存资料,一旦实录编成,《时政记》也就失去其保存的价值,因而皆被洗草。
    综上所述,尽管朝鲜王朝《时政记》乃效仿宋朝制度,但仍有很大差异。其目的是为编修实录而准备资料,编修者是专职史官,为了确保史官尽职尽责,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史官监督与考核制度。《时政记》的内容尽可能详细地收罗各司文书及档案资料为主,实录一旦编成,《时政记》就和史草一样一并被毁。可见,朝鲜王朝之《时政记》,和唐宋两朝之《时政记》,名虽同,实则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