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朝鲜王朝《时政记》之纂修及其特征(4)
三、“戊午史祸”与“乙巳史祸” 朝鲜初期编修《时政记》,乃是为以后实录编修保存史料。但到了中后期,因为它是记载当朝之政事、人物、制度,《时政记》竟然成为朝鲜党争的一个重要阵地。朝鲜王朝党争激烈,发生了多次“史祸”,其中燕山君时期的“戊午史祸”与明宗时期的“乙巳史祸”,皆或多或少与《时政记》有关,或者对当朝《时政记》的编修有直接的影响。《时政记》尽可能保持各种原始文献资料,对国王行为举止也保持实录精神,这样使得某些国王担心不利记录,故直接干预,燕山君李漋(1476-1506年)就屡屡干预。燕山君臭名昭著,在位十一年荒淫无道,残暴不仁,屡兴史狱,残害士类,后来被文武大臣废掉而放逐于江华岛。正是在燕山君时期,朝鲜历史上发生了第一次史祸--“戊午史祸”,亦称“戊午士祸”。 朝鲜初期,儒林分为勋旧派与士林派,勋旧派乃忠实于朝鲜王朝并垄断朝政的一批朝臣,士林派则是忠于高丽王朝、不与新朝合作、隐居于岭南的一批在野儒士。成宗时期(1469-1494年)试图推行美政,开始起用士林派人物,金宗直、金宏弼等是其中代表人物,但引起勋旧派的强烈不满,冲突不断。燕山君四年(戊午,弘治十一年,1498年)七月,士林派史官金驲孙编写《成宗实录》时,收入金宗直《吊义帝文》一文,勋旧派人士柳子光、李克墩指责该文借项羽弑义帝影射朝鲜世祖(1455-1468年)篡位,于是掀起了弹劾士林派的风潮。燕山君原本不喜儒士,遂借机惩处士林派人士,他指责金驲孙:“实录云者何谓也?若曰实录则当以实书之,汝之史草皆诬,何以曰实录?……世祖中兴,其功德逾迈乾坤,子孙相继至今。汝既畜反心,何以仕我朝?”[19](卷30,燕山君四年七月丁未)认为金驲孙“以不道之言,诬录先王朝事”[19](卷30,燕山君四年七月辛亥)。在勋旧派的推波助澜之下,燕山君将士林派人物金驲孙、权五福、权景裕、李穆、许盘等处斩,诛杀三十多人,金宗直被掘墓斩尸,其余士林派人士皆被驱逐出朝廷,史称“戊午史祸”。这是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第一次史祸,影响极坏。虽然是勋旧派与士林派的斗争,但燕山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桩“史祸”,燕山君对史书的编撰倍加关注,而对记载当朝的《时政记》更是处处干预。《朝鲜燕山君日记》论之曰: 甲子以后,王追罪言事之人,凡论谏国政、君上过失者,或杀或窜,犹谓有漏,考《时政记》,罪之殆尽。又虑过恶传后,命春秋馆,其有涉言己过而书于《时政记》者,尽削焚之,犹追考不已,人危惧,因嘱史官,尽去之。故疏论言谏,多脱略不全。事虽失传,因此免者多,时以为天使之也。[19](卷37,燕山君六年五月戊午) 燕山君十年(1504年),有大臣上疏论其行为不当,他说:“人君不道,虽甚于桀、纣,为人臣者,固当隐恶也。今此骑马之事,则是予所为,姑置勿论,如宫禁隐微之事,乃敢揣度而言之,甚不可。”告诫说:“凡政事间事,则虽议我为桀纣可矣,如此宫禁事,揣度而言之,甚不可。为史官者,若不肖则必私于彼人,任己低昻,书诸史册曰:‘疏论如彼,而今乃削去。’彼虽如此书之,予固不屑。”[19](卷53,燕山君十年五月癸巳)可见,他非常痛恨史官书其不当之行为。《时政记》应该依时编修不得延误,但燕山君担心《时政记》屡书其不道之事,故而痛恨,他甚至直接发布诏书,要史官为其隐讳:“前日不肖新进之辈,妄录不当书之事,是岂国家设史官之意乎?《春秋》传曰‘为亲者讳’,君父虽有过,犹当讳之,况书所无之事乎?前日金驲孙所书,若不暴着,何由得知?自今《时政记》五年一修撰,如有不当书之事,治罪。”[19](卷58,燕山君十一年七月辛卯)史书应该本着实录精神,他却以“戊午史祸”中被惩处的金驲孙为例,要求史官不应书“不当书之事”,也就是应该为他隐讳。燕山君十一年(1505年,弘治十八年)二月八日,燕山君命令春秋馆堂上官查考《时政记》,燕山君对所上《时政记》条目逐一加以评断,并追究史官责任。一共查了九件事情,一一惩处相关人士[20](卷57,燕山君十一年二月甲子)。他甚至指出:“史官记事,如用人、治民、政事等类外勿书。且以金驲孙为戒,作文以谕。”[19](卷62,燕山君十二年四月己巳)因为史官屡屡违反,他竟然将《时政记》的修撰改为五年一修,故意不令史官依时编修,史官动辄得咎,故燕山君一朝之《时政记》大多残缺不全。有史臣曰:“《时政记》,前此艺文馆、弘文馆,常仕修撰。今则不然,旷月未修,史事陵夷,渐不如古。自废朝以后,人心怯懦,士气沮丧。撰史者稍有危言,辄割去,至于日记撰集之时,了无可记之事。”有史官直接指出: 废朝日记撰集之时,臣亦参焉。考于日记,了无所记,求诸家史,但书阴晴,故废主行事,不能悉记,是诚弊习所使。且前时史官,非但记朝廷之事,兼书大臣之过,故起戊午之祸。以此为史官父兄者,戒其子弟,毋得如是,故士气日以陵夷,记史渐不如古。[13](卷13,中宗六年正月己卯) 可见,“戊午史祸”之后,士风不振、史官畏避、“但书阴晴”而已,一直影响到中宗年间。“戊午史祸”既是一起勋旧派与士林派的党争,也是一起燕山君企图控制史官修史的事件,影响极坏。明宗二年(1547年),《时政记》修成后,以领议政尹仁镜、左议政李芑等为撰集厅堂上官,准备编修《续武定宝鉴》,乃将乙巳年(1545年,仁宗元年,嘉靖二十四年)八月、九月、十月《时政记》移往撰集厅以备参考,但引起艺文馆史官不满。他们上书反对,以为“当代史记,自古未有披览,虽兼春秋官,修史入藏之后,则例不得出见。今者……移送撰集厅,此古所未有,至为未安。若一开端,则恐违重史之义,而后世无史官尽职之路也”。进而指出:“况《续武定宝鉴》撰集,虽非《时政记》,既有《承政院日记》,又有罪人推案。当代史记,请还藏于春秋馆,以重史事。”[25](卷6,明宗二年癸卯)《续武定宝鉴》撰修官们辩护道:“顷者艺文馆官员等,不问于臣等,以当代《时政记》不可轻易出见之意,径自启达,即还藏春秋馆,其于事体至为颠倒。请并推考,《时政记》亦还移参考。”[25](卷6,明宗二年正月乙巳)明宗国王批准其建议,最终《时政记》还是作为《续武定宝鉴》的参考资料。就此乙巳年三个月的《时政记》,竟然又引出一桩史祸,史称“乙巳史祸”。 前面提到《时政记》并非只是记录事实,还有许多评论语,正是因为这些评论,引起领议政尹仁镜、左议政李芑等人不满,故而将其揭发出来。在这三个月的《时政记》材料中,既有指责朝臣不当之言,亦有讽谏国王行为不妥之语。如九月初三日《时政记》书:“上好鹿肉,尤好鹿尾。外方进上,或有不得生鹿者,有以生獐代进者,上谓近侍曰:‘十首生獐,安能当生鹿一首?’又于今六月患痢,思极新鲜之味,内侍传于承旨,承旨等承意图之,生鲋鱼及银口鱼等物,或多从外方而至,上命停之。”特别记载明宗国王好鹿尾,并批注曰:“主上今方宅忧,而年幼,故如此。”[26](卷7,明宗三年二月己未)指出明宗国王当时尚在丁忧之时,尚思美味,似有不孝之嫌,以其年幼无知为其开脱。这种评论有大逆不道之嫌。除了说国王行为不当之外,尚有其他许多评论,几乎所引的史事都有修《时政记》史官的评论,引起了撰集厅诸官的不满,上书国王: 臣等以《武定宝鉴》撰集事,取乙巳年八月《时政记》披考,则罪人招辞,略而不书,逆贼供下,多书不祥之言。臣等见之,不胜惊愕。逆贼情状,甚为昭昭,而不以逆贼书之。史笔当直书,垂示万世,而此则皆以不实书之,不可以此传信后世。请推考后从实改正。其它不实之事,亦或有之,而非如此大关之事,故不为书启。且丙午年,自上好鹿尾等事,史臣书人君过举宜矣,而此则不实之事,若此已甚书之,故并启之。[25](卷7,明宗三年二月己未)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