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清代扬州学派简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冯乾 参加讨论

三守成时期的扬州学派
    道咸以降,随着经世之学与今文经学的兴起以及宋学的复辟。朴学风气渐趋漓薄,此时的扬州学派能执守朴学,不易其帜,保持了扬州学派的传统。扬学后期主要以宝应与仪征二刘氏为主。刘宝楠、刘文淇虽在嘉庆后期已有学名,但其穷治专经,撰作新疏,则缘起于道光八年,故今以二刘氏为扬州学派后期的后表人物。宝应刘氏有悠久的家学传统,刘宝楠辑《清芬集》,蕞录宝应刘氏历代之学,自六世祖刘永澄而下,率以理学传家。其朴学之风则开自刘台拱。刘台拱精于礼学,同时学者皆以此推之。刘宝楠从台拱学,传其子恭冕,是为宝应刘氏之学。仪征刘氏则自刘文淇始。文淇受业于舅氏凌曙,但并未习染今文经学学风。以其学传于子毓崧、孙寿曾,至于师培,四世赓续一经,在扬州学派中家学最为绵长。
    扬学后期的组织形态较前期为紧密,如果说前期学派主要是以学友的形式相联系,后期除学友形式外,家学与师承的特征有所强化。由于扬州二刘久困场屋,其居扬时间最久。以其学授于扬州,故师承渊源渐彰。如陈立、薛寿、田宝臣等人,皆受业于刘文淇。
    后期扬学成就主要体现于撰写十三经新疏上,道光八年,刘文淇、刘宝楠与梅植之、包季怀、柳兴恩、陈立等赴江宁应试,相约共撰《十三经》新疏。据当事者陈立回忆:
    道光戊子秋,立随刘孟瞻、梅蕴生两师、刘楚桢、包孟开两先生赴乡闱,孟瞻师、楚桢先生病《十三经》旧疏多春驳,欲仿江氏、孙氏《尚书》、邵氏、郝氏《尔雅》、焦氏《孟子》,别作疏义。孟瞻师任《左氏传》,楚桢先生任《论语》,而以《公羊》属立。(注:陈立:《公羊义疏》卷首《公羊义疏序》,《清经解续编》本。)
    刘宝楠之子刘恭冕续撰乃翁《论语正义》成,作后序曰:
    及道光戊子,先君子应省试,与仪征刘先生文淇、江都梅先生植之、泾包先生慎言、丹徒柳先生兴恩名恩、陈丈立,始为约各治一经,加以疏证。先君子发策得《论语》。(注:刘恭冕:《论语正义》卷末《论语正义后序》,第797-798页,中华书局1990年版。)
    陈立与刘恭冕所述事实相当,唯《春秋谷梁传》则有梅植之、柳兴恩两家共治之。梅氏书未成,其子毓继其志,亦仅成一卷而罢。清代撰《十三经》新疏,启自惠栋《周易述》,然惠氏书自为注而为之疏,体例与后来各家不同。其后江声撰《古文尚书集注音疏》、孙星衍撰《尚书今古文注疏》:邵晋涵撰《尔雅正义》、郝懿行撰《尔雅注疏》等。扬州学派中刘台拱尝发愿撰《仪礼补疏》,未就。(注:臧庸曰:“先生(刘台拱)告庸欲作《仪礼补疏》。今遗书中言《仪礼》者不盈卷,必未成之书。虞部言当先生时已毁于火,岂无别本?抑又中失耶?”见氏著《刘端临遗书序》,《刘端临遗书》卷首,嘉庆二十一年刻本。)阮元亦有志撰《周礼义疏》,其《惠半农先生礼说序》中曰:
    余昔有志于撰《周礼义疏》,以补贾所未及。今宦辙鲜暇,惜难卒业。如有好学深思之士,据贾氏为本,去其谬误及伪、纬书,择唐宋人说《礼》之可从者,兼引近时惠定宇、江慎修、程易田、金辅之、段若膺、任子田诸君子之说,勿拘疏不破注之例,博考而详辨之,则此书之成,似可胜于贾氏,是所望于起而任之者。(注:阮元:《研经室集》卷11《惠半农先生礼说序》。)
    然文达因公事繁冗,终未能从事斯役。焦循与黄承吉亦萌此志。黄承吉《孟子正义序》曰:
    忆一日在汪晋蕃文学斋中,与里堂论及各经疏正义,仅宗守传注一家之说,未能兼综博采。领是而非无以正,单一而众蔑以明。例虽如是,实则未通。乃相要各执一经,别为之《正义》。以贯串今古异同,搜网百善,萃为宗都。破孔、贾之藩篱,突徐、杨之门户。予时以《周官》窃任,而里堂则谓《易》与《孟子》尤有志焉。(注:黄承吉:《梦陔堂文集》卷5《孟子正义序》。)
    黄氏撰《周官》新疏未果,而焦循治《易》,卒为焦氏绝学,不复注疏之体。《孟子正义》三十卷则最后成,符其初志,为十三经清人注疏中第一流之作。同时朱彬撰《礼记训纂》,兼采汉、宋,亦具特色。宝应、仪征二刘氏继承前修,刘宝楠撰《论语正义》,经其子恭冕续纂而成。刘文淇撰《左传旧注疏证》,长编已就,甫成一卷而卒。其子毓崧续之,亦未蕺事。刘寿曾复踵继之,创立程限,锐意纂著,属稿至襄公四年,寿曾亦卒。学者有“千秋大业,亏于一篑”之叹。(注:孙诒让:《籀膏述林》卷9《刘恭甫墓表》,民国五年刻本。)
    嘉道而后大规模为群经作新疏,盖因清代朴学的发展已臻其极,需要进行汇辑总结的工作。而扬州学人则适时出现,勇于担当此项重负。前此则有焦循之疏《孟子》,朱彬之纂《礼记》,后此则有刘文淇、刘宝楠、梅植之、梅毓等响应之,复有包慎言与陈立亦参与其间,包氏长居扬州,与二刘氏为同学,陈立则为刘文淇弟子,二人之学实皆成于扬州,故亦可视为扬学中人。扬学诸人撰写十三经新疏,不囿疏不破注的成例,破除门户之见,以求是为宗旨,体现了扬州学派通达的学术思想。
    除相约著书以外,当时扬州学人之间的相与讨论极多,甚至出现了定期讨论朴学的集会。刘寿曾云:
    先大父与诸老辈及门人,为著书之约,疏证群经,广江、孙、邵、郝、焦、陈诸家所未备。先征君以通经考古为同志,率月必会文,互相评论,成《邗上精舍集》十卷。(注:刘寿曾:《传雅堂文集》卷1《沤宦夜集记》。)
    士人以诗文或八股制义为内容的文酒之会并不鲜见,而以经学为内容的集会极为鲜见。观其结集名《邗上精舍集》,则此集会为效慕阮元抚浙时所立诂经精舍而立。阮元在杭州立诂经精舍,聚诸生有志朴学者于其中,聘朴学名家教习之,月课经义,择其优者为《诂经精舍文集》。刘文淇等慕而仿之,可以想见道咸之际扬州朴学规矩尚存。
    道咸同光为扬州学派守成时期,此期著名学者有:刘文淇、刘毓崧、刘寿曾、刘师培、刘宝楠、刘宝树、刘恭冕、薛传均、薛寿、田宝臣、梅毓、成孺等。光绪十年,刘师培生,为扬州学派中最后起,克继家学,奋自树立,成为扬学殿军。此期学者或以家学,或以师传,能守扬学统系不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