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清代扬州学派简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冯乾 参加讨论

四扬州学派的衰微
    扬州学派的由盛而衰,反映了清代朴学在社会巨变下的命运。扬州学术的式微与扬州的中衰有关。扬州为清代东南盐务、漕运、河政之总汇,由此带来的商业繁荣,以及商业资本对学术文化的渗透,是扬州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至嘉道而下,扬州的经济地位下降,与此三大政之积弊不返最有关系。楚金论清代由盛转衰之由曰:
    乾隆以来,盛极而衰,其祸之最先见者为吏治。由于州县之庸软,胥吏之贪狠,乡绅之鱼肉,激起平民之冤愤,其尤僻远者,昏暗愈甚,怨咨亦愈甚,而祸发遂愈烈。……其次之易见而易决者,惟河、漕、盐。河、漕两政,至嘉庆而弊始积,此皆由于国家方法考成,适供奸蠹把持之具。因顾全漕运而河防遂多事矣。因河务之不讲而漕政益疲矣。其实兴畿辅水利以省南漕,奖海运以利商贾,顺河之势以疏浚代堤防,数言而纷纭皆定。不能定者,不过食于河者利河之岁决岁修,食于漕者利漕之帮贴贿放夹带耳。推而至于盐政,亦无非院胥蠹商,把持侵欺。逋欠日积,正课遂亏。损者国库,而益者私家。从事于此三大政者,麇集于淮扬一带。于是淮扬之富庶奢纵,甲于四方。四方金帛辐辏,轻重盈虚之权,握之数世,其馀烈迄今犹未甚衰焉。一自海外商舶相踵而来,由互市之牛耳,握我喉咽,淮扬之重,遂移于闽广,昔日之窟穴于河漕盐者,又不如经营洋货之十三行。大抵道光以前之盐商,与道光以后之洋商,互不消长,而又过之。盖洋商挟其独有之货币,其力尤雄厚也。(注:楚金:《道光学术》,《中和月刊》第2卷第1期,1940年。)
    所论极为透辟。
    清代嘉庆以后漕政、河政废驰,制度窳坏,大批冗官庸吏营穴其中。道光二十二年,魏源曰:“仰食河工之人,惧河北徙,由地中行,则南河、东河数十百冗员,数百万冗费,数百年巢窟,一朝扫荡,故簧鼓箕张,恐喝挟制,使人口訾而不敢议。”(注:魏源:《筹河篇下》,《魏源集》第378-379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黄、淮、运交汇处及至山东临清运道阻塞,使漕船北上淤滞不畅。枯水期或中途阻浅,到处起剥,因人工牵挽,磨河床而行。道光六年,两江总督陶澍主持海运,中经中掇,至道光二十八年江苏一省漕粮实行海运,咸丰三年以后江浙两省漕粮皆由海道抵京。
    河务废驰,遂至崩决频仍。而清帑空虚,遂不得不仰给盐政,由盐商分年带缴,按引派捐,盐商运营成本因而加重,遂使官盐价格居高不下,销售壅滞,而私盐盛行,国家税收严重流失。如此恶性循环,使盐商入不敷出,遂至欠逋累累,破家捐产者不可计数。而盐、漕、河“东南三大政”的败窳,直接造成扬州商业金融地位的下降。包世臣曰:
    予之初至扬也,鹾业尚外强,诸公则耀车马、征逐歌舞,饰游闲,及今中外皆干,诸公攒眉蹙额,殆不可终日。(注:包世臣:《小倦游阁集》卷4《石梦山房诗抄序》,光绪刊《安吴四种》本。)
    包文写出嘉、道两朝扬州经济丰俭之殊。道光十九年,龚自珍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文中极写道光间扬州衰败之象,秋气欲来,草木先凋,追念往昔繁盛,流风遗韵,不无感发。此文犹如东京梦华、武林旧事之类,其意虽欲自作宽解,而一种悲凉,已中人脏腑。文中谓扬州士子从事文艺,“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不过是龚氏自慰之辞耳。扬人恭寿《读画舫录书后》,追述了乾嘉扬州承平之况后,叙述道咸间扬州学术不振,叹曰:
    呜呼!昔所称为丈望者,多借才于异地。而今之生长于其乡者,恒不乏束约好之流,大之为通经博学,小而书画篆刻,以今视昔,未遑多让。特文艺处有馀,而殷富则不足也。余生也晚,友朋中笃志好古而有所不为者,多不能安于其乡。即有困守里门,取二三同志为文酒之会,屈指亦甚不易。况月异而岁不同耶?(注:薛寿:《学诂斋文集》卷下《读画舫录书后》,光绪六年冶城山馆刊本。)
    龚自珍以初秋比拟道光间的扬州,而严冬之来亦酷速。翌年,鸦片战争起,英人溯江而上,欲犯扬城,扬州绅民醵金赂之仅免。至咸丰初,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扬州遂蒙战乱,斯文道丧,风流云散。刘寿曾曰:
    乾、嘉之间,大江南北,文学称极盛。后起诸儒,捞芳承轨,矢音不衰。洎粤寇难作,名城剧郡,波动尘飞。上天荐瘥,衣冠道尽。宿儒抱经以行,博士倚席不讲。拾樵采榀,惶恤其生。盖二百年来,斯文之运一大厄焉。(注:刘寿曾:《传雅堂文集》卷2《送曾相国移督畿辅序》。)
    李详感叹曰:
    句生(王翼凤)以咸丰庚申殉难杭州,其兄西御及季子(杨亮)殉于郡城,孟詹(刘文淇)避兵,以忧死。安吴(包世臣)展转淮北,遇盗惊悸而卒,于是扬州风流文采尽矣。读句生集不能无感也。(注:李详:《窳记》,《国粹学报》第57期“丛谈门”。)
    扬学中人因战乱而死者甚众。咸丰二年壬子,王寿同守武昌,以身殉难。三年癸丑,太平军陷扬州,罗士琳卒。四年甲寅,刘文淇以忧卒。五年乙卯,刘宝楠卒。
    入光绪朝后,梅毓欲续纂江藩《汉学师承记》,其《商例》中曰:“此次续纂较江氏为难,江氏所处之时,讲汉学者实不乏人,今则同志寥寥,而书籍零落。非四方有好学之友襄助蒇事,敢信其无脱漏乎?”(注:梅毓:《续汉学师承记商例》,《国粹学报》第2期“撰录门”。)可见其时朴学式微之状。至光绪九年止,扬学中梅毓、刘寿曾、刘恭冕、成孺等相继而殁。扬学遂衰微不振。李详论个中原因曰:
    光绪以来,唯仪征刘氏,尚守矩知,其馀五县两州,未有奋自树立,毅然以前辈为师者,盖骛于功令文字,冀其速化。为书院院长者,率多巧宦隳官,据为窟穴。其无学术,不知提倡,谬种流传,递扇无已。禄利之途广,苟简之习成,凌夷衰微,遂有今日不绝如线之势。(注:李详:《药裹慵谈》卷3《论扬州学派》,《李审言文集》,第656-657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综上所述,扬学兴起于乾隆中叶,受吴、皖二派影响,至嘉庆间融会贯通,形成通学的特色。道咸而下为扬学守成时期,能维系朴学传统不坠。扬州学派式微与清代嘉道而下的政治、社会的全面衰败及由此导致的扬州地位的衰落有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