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资治通鉴》纪事失误举隅(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 吴玉贵 参加讨论

二、粗疏或理解失误造成的错误
    除了与编年体史书处理史料有关的错误外,《通鉴》的许多错误都是由于粗疏或理解失误而造成的,与《通鉴》的体裁没有直接关系。以下试分为“脱讹衍夺”、“沿袭旧误”、“诸说杂出”等几个方面略作说明。
    (一)脱讹衍夺
    《通鉴》取材广泛,卷帙浩繁,难免百密一疏,产生一些因为疏忽而导致的纯粹属于文字的错误。以下三例就属于这种情况。
    例7.《通鉴》卷189,[武德四年三月]突厥颉利可汗承父兄之资,士马雄盛,有凭陵中国之志。妻隋义成公主,公主从弟善经,避乱在突厥,与王世充使者王文素共说颉利曰:“昔启民为兄弟所逼,脱身奔隋,赖文皇帝之力,有此土宇,子孙享之。今唐天子非文皇帝子孙,可汗宜奉杨政道以伐之,以报文皇帝之德。”颉利然之。上以中国未宁,待突厥甚厚,而颉利求请无厌,言辞骄慢。甲戌,突厥寇汾阴。[1]5907
    胡三省在“汾阴”下注称:“汾阴县本属蒲州,时为泰州治所”。今按,突厥本年南下,兵锋所及,仅限于代州、并州、石州等地,远未至泰州之汾阴。《唐会要》卷94《北突厥》亦载此事称:“颉利恃其士马雄盛,有凭陵中国之志,言辞骄慢,求请无厌。又王世充使说之曰:‘昔启民奔隋,赖文帝力,有此土宇,子孙享之,宜奉杨政道(炀帝孙)代唐,以报文帝之德。’颉利然之,至是,寇汾阳⑨。”“汾阴”作“汾阳”。《新唐书》卷39《地理志》并州阳曲县下载“畿。本阳直。武德三年析置汾阳县,七年省阳直,更汾阳曰阳曲,仍析置罗阴县。”[6]1004汾阳北据并州要冲,正当突厥此役南下进攻并州等地必经之路,当从《唐会要》,《通鉴》盖涉字形相近而误,胡三省未能认识《通鉴》自身的失误,以蒲州之汾阴入注,从《通鉴》原文误。
    例8.《通鉴》卷190[武德五年八月]辛酉,上谓群臣曰:“突厥入寇而复求和,和与战孰利?”太常卿郑元璹曰:“战则怨深,不如和利。”中书令封德彝曰:“突厥恃犬羊之众,有轻中国之意,若不战而和,示之以弱,明年将复来。臣愚以为不如击之,既胜而后与和,则恩威兼着矣!”上从之。[1]5954
    “突厥入寇而复求和”,与《太平御览》卷327引《唐书》同,惟《太平御览》前有“遣使请婚,又入寇边上”诸语,则“求和”显指和亲,《通鉴》上文无“请婚”记载,径称“求和”,殊失原意。《旧唐书》卷63《封伦传》、《新唐书》卷100《封伦传》载此事称突厥“遣使来请和亲”,文意更清楚。又,下文“若不战而和”,《太平御览》作“若不战而和亲”;“既胜而后与和”,《册府元龟》卷990作“克捷而后和亲”,都比《通鉴》确切。《通鉴》三处“和”下俱应补“亲”字。
    例9.《通鉴》卷193[贞观三年十一月]庚申,以行并州都督李世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众合十余万,皆受李绩节度,分道出击突厥。[1]6066
    胡三省在“畅武道”下注称:“畅武,非地名也。营州边于东胡,故命万彻为总管,使之宣畅威武,以美名宠之耳。《新书·帝纪》作‘营州都督薛万淑’。”按,据《旧唐书》卷69《薛万彻传》、《新唐书》卷94《薛万彻传》,薛万彻并没有担任过灵州大都督,此时灵州大都督为任城王道宗⑩,《通鉴》称“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显误。此役唐军兵分六路,由兵部尚书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谨为副;并州都督李世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丘行恭为副;灵州都督李道宗为大同道总管,张宝相为副;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幽州刺史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营州刺史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由李靖统一指挥(11)。《通鉴》本条只记载了通汉等四道,漏书大同、恒安二道,“灵州大都督”下当夺任城王道宗之大同道与卫孝节之恒安道,且“薛万彻”也应为“薛万淑”之误。与上文“汾阴”一样,胡三省在注释时没有考虑《通鉴》自身失误的可能,仅仅是将《新唐书》的记载作为异文列出,未中肯綮。又,《通典》卷197《突厥》上、《旧唐书》卷194上《突厥传》、《新唐书》卷215上《突厥传》俱载此役诸军“并受靖节度”,《通鉴》“李绩”当为“李靖”之误字(12)。
    (二)沿袭旧误
    《通鉴》依据的史料往往会有一些错误的记载,在《通鉴》的编纂过程中,对原始史料做了大量精审的鉴别工作,这在《考异》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但是在纠正了大量原始史料错误的同时,也难免千虑一失,以讹传讹。
    例10.《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五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1]5645
    按,《通鉴》本条源自《隋书》卷29《地理志》上,原文称:“(大业)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四十六(中略)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也。”[2]808所谓”更置四郡”,即指大业五年炀帝所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但是据《光启元年(886)十二月二十五日书写沙、伊等州地志》(13)、《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伊州”,灭吐谷浑后的次年,隋军又夺取西域伊吾之地,设置伊吾郡。在大业六年置伊吾郡后,隋代疆域始达顶峰。《隋书·地理志》的资料止于大业五年平吐谷浑,称”隋氏之盛,极于此也”,虽无不可,但是不加解释,称隋代疆域造极于大业五年,则明显与事实不符。《通鉴》未加辨析,径取《隋书》资料,以大业五年总括隋代最强盛时的疆域,更是错上加错。
    例11.《通鉴》卷202,[高宗调露元年十月]壬子,遣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屯井陉,右武卫将军崔献屯龙门,以备突厥。突厥扇诱奚、契丹侵掠营州,都督周道务遣户曹始平唐休璟将兵击破之。[1]6392-6393
    《旧唐书》卷93《唐休璟传》:“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诱扇奚、契丹侵掠州县,其后奚、羯胡又与桑干突厥同反。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5]2978则此役唐休璟击败者并非进犯营州之奚与契丹,而是稍后与奚及羯胡同反之桑干突厥部。《新唐书》卷111《唐休璟传》:“会突厥诱奚、契丹叛,都督周道务以兵授休璟,破之于独护山”[6]4149,略去其后奚、羯胡又与桑干突厥同反”,遂使唐休璟攻击桑干突厥事,误记为打击侵掠营州之奚、契丹。《通鉴》从《新唐书》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