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藏《明史稿》略考(4)
这是认定焦竑的《献征录》为惟一可供修国史者参看、考录的备选文献。该书被万氏提出可能受到指摘之处,是其收罗太广,有失择别。但从万斯同的议论来看,这实际并不影响该书价值;万氏甚至以之为可取方法,视广泛搜罗、求全不遗是修史在初级阶段所必需和必做的工作。他对自己身体力行之的解释是:“昔人于《宋史》已病其繁芜,而吾所述将倍焉,非不知简之为贵也,吾恐后人之务博而不知所裁,故先为之极,使知吾所取者有可损,而所不取者必非其事与言之真而不可益也。”[2]333 《献征录》成书的背景及由此显出的特殊性质,则可以解释它缘何引起万斯同的特别重视。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至二十五年(1597)年间,由大学士陈于陛倡议,进行了一次声势大却未能蒇事的官方修史活动。总裁其事者,是当时位处高阶的王锡爵、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大学士,参与修撰的人很多,初成了多部流传广、影响大的重要史书。《献征录》便是其中一种。(19) 万斯同以布衣入清廷史局,隐忍其间,“弃妻子兄弟不顾,诚欲有所冀也”,其抱负便是当“鼎迁社改,无可为力”之际,“以文德易武功”,“纂成一代之史,可藉手以报先朝”(20),并不负祖上事先朝而有功的志业。由此可见,他倾力修史,是有着对旧朝的深厚感情与责任感的。焦竑为明代官修史书所成的《献征录》,便具有这种能代表万斯同所眷恋的前朝所成官修史籍的正统意味,因而成为《明实录》以外颇为万氏认可的供选史料。从此角度,为明代气节之士撰传的《本朝生气录》也被万氏提及,便可理解了。(21) 万氏为修史倾力而为,是故便带有了赓续皇明正统史笔的抱负及精神。 三、天一阁藏《明史稿》在修史过程中的地位 阁藏本《明史稿》第9册中收有李晋华于1936年的题记,提到在当时北平图书馆所见明史稿本两种,一为200余卷,一为416卷,经“取两本对勘既不同,与横云山人史稿勘之亦异”。他初断前本是史馆最初稿,即万季野最初改定稿,后者为万斯同馆徐元文家时所定稿。但又谨慎地说,这“亦属推断,确否莫能定”。 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著录为万斯同撰的清抄本有两种:《明史纪传》313卷本和《明史》416卷本。前者除本纪外,列传294卷,被认为是万斯同明史稿,与王鸿绪呈进的史稿有异。后者纪、传、志、表俱全,列传267卷,被认为是万斯同核定的稿本,但也存在不同看法。(22) 这两种被学者径视作万斯同稿本的本子,实际上只是明史稿的抄本,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稿本。 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开博学鸿儒纂修《明史》。42岁的万斯同应监修徐元文之邀,入京修史。四十一年(1702),他以65岁卒于王鸿绪馆中。在20多年的修史过程中,万斯同实际所起对初稿的增删和决定作用,使得日后进呈并钦定刊行的《明史》中,充分含有他对明朝历史的见解。在有承袭脉络的史稿中,存在可摸索追溯其修订、成文过程的大量信息。 以阁藏本《明史稿》的第1册中被列入正传的吴一鹏为例。先看目录。《吴一鹏传》在416卷本《明史》中处于卷275,列传第126,同传的有:毛澄、汪俊(兄馔、弟伟)、吴一鹏、朱希周、何孟春、丰熙、徐文华、薛蕙(胡侍、侯廷训、廷训子一元、王禄),计正传8、附传6。在313卷本《明史纪传》中,仅在这一目录中汪俊的附传里,增入了“汪佃”为附传,其余全同。 徐乾学稿(23) 与王鸿绪稿(24) 中收录《吴一鹏传》的该卷目录,两者相同;与416卷本《明史》相比,是删减了附传人物,并调整了正、附传的安排。王、徐两稿的目录为:毛澄、汪俊(弟伟、吴一鹏)、朱希周、何孟春(王元正)、丰熙、徐文华、薛蕙(胡侍、王禄)。吴一鹏入附传。张廷玉《明史》(25)中,吴一鹏入正传,删去原作附传的何孟春,并增丰熙子坊为附传,保留了侯廷训的附传地位。 以上列出的,是各本中收录有《吴一鹏传》的该卷目录。将阁藏本《明史稿》第1册目录中所列人物与之对比可见,被并入一传的相同人物,仅有“何孟春、吴一鹏、(略正传2、附传2)、毛澄”。其他被收入阁藏本《明史稿》第1册的,在416卷本和313卷本中并没有全部出现,这便显示,阁藏本《明史稿》的人物排列,并不和其他有承袭系统的各本构成紧密的体系。 据上文判断,阁藏本《明史稿·吴一鹏传》,为万氏亲笔,他在史馆中裁定各分撰传稿,以确定定稿的事情,则可由这篇传记的成文过程窥见。据有案可循的各传稿初撰情况,吴一鹏的传记,当为汪琬初撰,其《钝翁续稿》中便保留了初拟的《吴一鹏传》。(26) 通过比勘可见,其与万稿,有前后承袭的紧密关系。首先来看汪琬撰写的《吴一鹏传》: 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户部尚书周经以谗去位,一鹏疏请留之。士论皆咨其直。正德中,进侍讲,充经筵讲官,与修《孝宗实录》,以忤太监刘瑾,出为南京刑部员外郎,迁礼部郎中。一鹏抂翰林久,两尚书皆故旧,见辄瑟缩不自安,而一鹏抱成牍,立左右,咨禀自若也。瑾伏诛,复官如故,出为南京国子祭酒,转太常卿……。(27) 下面迻录阁藏本《明史稿》中的《吴一鹏传》: 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户部尚书周经遭谗去位,上疏乞(按,墨笔改原稿之“请”作“乞”)留之。正德初,进侍讲,充经筵讲官,与修《孝宗实录》。刘瑾出诸翰林为部曹,一鹏得南京刑部员外郎,迁礼部郎中。谨讫,复故官。进侍讲学士,历国子祭酒,太常卿……。 这两篇传记明显在行文思路和措辞用意上有一致性,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删改的情形也很明显。对比《明史》中的《吴一鹏传》,可发现其与万氏所撰传稿,也具相当的一致性。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