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春秋经传(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史研究》 陈其泰 参加讨论

三、《公羊传》、《谷梁传》的史学价值
    《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是着重解释《春秋经》的文辞和“大义”的。二传又都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史实,可与《左传》互相补充。在历史观点上,二传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公羊传》的一套历史哲学曾被后人大力推演,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著录《公羊传》十一卷。本注:“公羊子,齐人。”颜师古注:“名高”。又著录《谷梁传》十一卷。本注:“谷梁子,鲁人。”颜师古注:“名喜”。二传都先经过长期的口头传授,至汉代才著录成书。《汉志》称:“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传。”末世,一般指战国中晚期。《公羊传》著录成书者,是汉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
    二传均起自鲁隐公元年,止于哀公十四年。二传用问答体逐字或逐层解释《春秋经》,是历史文献注释的一种形式。通行的注本,《公羊传》有东汉末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至唐,徐彦作疏。《谷梁传》有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杨士勋作疏。清刘逢禄《公羊释例》、《公羊何氏解诂笺》、陈立《公羊义疏》、钟文烝《春秋谷梁传补注》等,亦可参考。
    二传解释《春秋经》的用辞和书法,体现出一种准确、凝炼的文风。例如,《公羊传》僖公十六年,对经文“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作了细致的说明。《谷梁传》庄公七年,对经文“夏四月辛卯,昔,恒星不见”,同样有细致的解释。这些解释体现了历史家对每一用词都有明确的理由。二传的讲解有的地方可能对《春秋经》求之过深,但它们在表达上要求准确和凝炼,则反映了中国史学史上的好传统。
    在史实记载上,二传虽远不及《左传》丰富,但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例如,《公羊传》宣公六年,记载晋厉公骄佚暴虐的种种行为,以及“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公,然后迎赵盾而入”的曲折经过;昭公二十五年,借鲁大臣子家驹与鲁昭公的对答,写出等级秩序出现混乱,“诸侯僭于天子,大夫僭于诸侯,久矣”;《谷梁传》僖公九年所谓葵丘之会的盟辞:“毋壅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这些都是反映春秋时期社会情况的宝贵史料。其他可与《左传》相补充的史实还有不少,诸如:《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记邲之战,宣公十五年记宋及楚平,成公八年晋侯请鲁归齐汶阳之田,襄公二十七年,卫宁喜纳卫献公,后又被献公所杀;《谷梁传》僖公二年记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十九年记梁伯“湎于酒,淫于色,心昏,耳目塞”,最后导致梁亡,等等。
    二传对于史学发展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
    《谷梁传》主张“著以传著,疑以传疑”,指出了历史家应该遵从忠实记载史实的原则。作者能够将这一原则贯彻到自己的著作之中。僖公二十二年传,记宋楚战于泓水之上,宋司马子反主张“楚众我少,鼓险而胜之”,宋襄公却以“君子不推人危”拒绝了,子反又主张乘楚军“旌乱于上,阵乱于下”,击之,宋襄公又以“不鼓不成列”拒绝了,最后宋军大败,宋襄公本人“七月而死”。作者对此评论说:“信则攻,攻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者时也,其行势也。”强调因“时”乘“势”,才符合事物的“道”,谴责宋襄公拘守成说的愚蠢行为。二十三年传中,再次谴责宋襄公“失民”,“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这些记载和评论正体现了上述忠实于历史的原则。
    《公羊传》的历史思想比《谷梁传》更为丰富,其影响也更深远。在汉代,“公羊学”大显于世。魏晋以后虽经一千多年的消沉,至鸦片战争前后却重新复兴,而且风靡一时,成为近代维新运动的思想武器,并且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中国思想文化界接受西方进化论的思想基础。“公羊学”的产生和两次盛行,是中国思想史、史学史上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其秘密,在于《公羊传》中蕴含着一套独有政治--历史哲学。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字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从公羊学派看来,《春秋经》是孔子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这同古文学派认为《春秋经》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同。从这一根本点出发,《公羊传》包含着一些重要的可供人们发挥的历史思想:
    第一,《公羊传》认为孔子在《春秋经》中贯穿了“大一统”、“拨乱反正”等政治“大义”。《公羊传》开宗明义解释隐公“元年春王正月”经文,说:“元年者何?君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事实上,《春秋经》写“春王正月”,是表示采用周历,正月建子(32)。其中含有尊奉周天子的意思而不明显。《公羊传》作者则单独拈出后者而大加发挥,这是借宣扬《春秋》拥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为战国晚期正在进行的“统一”作舆论的准备。《公羊传》结尾哀公十四年,以总结全书的方式,讲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君子曷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春秋》。……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这样,《春秋经》便直接成为孔子专为汉代天子而制定的治国纲领!开卷和终篇的精心安排,乃是《公羊传》作者所宣扬的《春秋经》政治“大义”的两大关键问题。
    第二,《公羊传》又包含有历史变易观点,人们可以据之推演,划分历史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著名的“公羊三世说”。《公羊传》先后三次讲“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33)。“异辞”指用辞不同。亲见的时代、亲闻的时代、传闻的时代,为何用辞不同?按照常理,其中应该包括因时代远近不同,史料掌握详略不同,文字处理因而不同的道理。《公羊传》却有特别的解释:“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句读而问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尔。”(34)讲的是时代越近,孔子因惧祸而有忌讳,故多采用隐晦的说法。重要的是,《公羊传》再三强调“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其中有一个很宝贵的观点:不把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视为铁板一块、凝固不变,而看作可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三,《公羊传》专讲“微言大义”。上述两项都是极重要的“微言大义”。其他明显的还有:隐公三年讲讥世卿;庄公四年讲“九世复仇”;闵公元年讲“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僖公十七年讲“为贤者讳”,等等。诸如此类都可以大加引申比附。
    总括来说,《公羊传》的历史哲学具有政治性、变易性和可比附性三大特点,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多见。到了西汉和近代这种正当酝酿制度性变革的时期,有远见、有魄力的思想家,便可依据这份思想资料加以发挥、改造和创造,掀起学术上的波澜,演出政治上的活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