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保训》之“中”与天数“五”(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邢文 参加讨论


    综上所述,清华简《保训》所描述的“中”,在符合河图所见天数之“五”。在河图之中,其数字的排列以数字5为中心;通过对这些数字组合的数学分析可见,数字5是河图之数的核心奥秘所在。作为一个数字,数字5是天数之中;但数字5并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一种遍布于河图之数、贯穿于河图之数的数理原则,这种原则,就是一种道,一种具有中心地位的道,即“中道”。
    清华简《保训》所言之“中”,是以数字5为“中”的河图之数。《保训》所记之“中”与舜帝相关,正合于“舜得河图”的传说。河图之数是《周易》的重要来源之一,天数“五”也在《周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五爻是六画卦爻位的尊位。《临》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临》之六五居尊位而“中”,故有“大君之宜”。《大有》第五爻为六五,如《彖传》所云:“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46)《大有·象》:“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47)在《周易》第五爻的《象》中,屡见以“中”作论,如:(1)《坤》六五:“‘黄裳,元吉’,文在中也。”(2)《需》九五:“‘酒食,贞吉’,以中正也。”(3)《讼》九五:“‘讼,元吉’,以中正也。”(4)《比》九五:“‘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5)《泰》六五:“‘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6)《同人》九五:“同人之‘先’,以中直也。”(7)《复》六五:“‘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8)《坎》九五:“‘坎不盈,’中未大也。”(9)《豫》六五:“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10)小临》六五:“‘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11)《随》九五:“‘孚于嘉,吉’,位正中也。”(12)《蹇》九五:“‘大蹇朋来,’以中节也。”(13)《夬》九五:“‘中行无咎’,中未光也。”(14)《姤》九五:“九五‘含章’,中正也。”(15)《井》九五:“‘寒泉’之‘食’,中正也。”(16)《鼎》六五:“‘鼎黄耳’,中以为实也。”(17)《艮》六五:“‘艮其辅,’以中正也。”(18)《归妹》六五:“‘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19)《巽》九五:“九五之‘吉’,位正中也。”(20)《节》九五:“‘甘节’之‘吉’,居位中也。”(48)不一而足。不论是“大君之宜”,还是“大中而上下应之”,不论是“应乎天而时行”,还是“顺天休命”,《周易》所论都有清华简《保训》所谓“用受大命”、“身受大命”的意味。在《周易》中,这些“大君之宜”与“顺天休命”等,出于“行中”或“大中”诸义;在《保训》中,所谓“用受大命”或“身受大命”等,出于对于“中”的“持弗亡”。(49)可以说,拥有或持有“中”,就可能拥有“大君”尊位或“身受大命”,是《周易》与《保训》共有的思想。《保训》及所见之“中”与天数“五”,也是重新认识《周易》的来源与“文王演《周易》”等问题的重要线索。
    注释:
    ①李学勤:《周文王遗言》,《光明日报》2009年4月13日,第12版。李学勤:《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文物》2009年第6期,第76-78页。艾兰:《怎样成为君王》,《光明日报》2010年7月12日,第12版。甘凤、王进锋、余佳翻译、整理:《“中”是什么?》,《光明日报》2010年7月12日,第12版。“中”的各家之说,可参见小狐:《也谈〈保训〉之“中”》,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所刊综述,2009年6月2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825;2009年6月之后诸说,详下注。
    ②邢文:《清华简〈保训〉研读讲义》,2010年3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kp?id=1234。
    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文物》2009年第6期,第73页。
    ④我们认为这里的“河”不是人名,而是水名,故“河”非得中、持中之人。
    ⑤孙奭:《孟子注疏》卷六上(影印《十三经注疏》本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8页。
    ⑥李学勤:《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文物》2009年第6期,第78页。
    ⑦赵平安:《〈保训〉的性质和结构》,《光明日报》2009年4月13日,第12版;赵平安:《关于〈保训〉“中”的几点意见》,《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第19-24页。
    ⑧李均明:《周文王遗嘱之中道观》,《光明日报》2009年4月20日,第12版;李均明:《〈保训〉与周文王的治国理念》,《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第9-12页。
    ⑨刘光胜:《〈保训〉之“中”何解--兼谈清华简〈保训〉与〈易经〉的形成》,《光明日报》2009年5月18日,第12版。
    ⑩李锐:《〈保训〉“假中于河”试解》,2009年4月16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997;《上甲微之“中”再论》,2009年6月24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04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