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史角度考察《史记》“五帝”“三代”本纪史料价值的得与失(3)
《汉书·艺文志》也说: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按照汉制,“天下计书,先上太史令,副上丞相”(《史记·太史公自序》裴骃《集解》引《汉仪注》)。司马迁自己也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于是乎“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索隐》:“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所。”这些独特的条件,使司马迁广读了天下群书,对先秦传世古籍得以最全面的把握。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大量采集了先秦传世典籍,并将其熔铸贯通,条理分类,从而将五帝以来二千五百年左右的上古文明史作了全面的反映。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司马迁自己有明确交代。 关于“六经”典籍 《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孔子世家赞》: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夏本纪赞》: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殷本纪赞》: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 《三代世表序》: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 关于诸子百家书籍: 《仲尼弟子列传赞》:太史公曰: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疑者阙焉。 《管晏列传赞》: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孙子吴起列传赞》: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司马穰苴列传赞》: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太史公自序》:《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 《商君列传赞》: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 《孟子荀卿列传》:(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荀卿,赵人,……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关于历史、地理等书: 《十二诸侯年表序》: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 《大宛列传》:《禹本纪》言河出昆仑。……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十二诸侯年表序》: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 《六国年表序》:太史公读《秦记》。 《儒林列传序》:太史公曰:余读《功令》。 有关司马迁著《史记》,博采先秦典籍的事实,《汉书》、《后汉书》均有大致相同的说明。 《汉书·司马迁传赞》:班固曰: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 《后汉书·班彪列传》:班彪曰: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